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突发!中美关税大降!全美股市上涨!但为啥你钱包还没松口气?

这几天,一件原本看似“离普通人很远”的大事,正悄悄影响着你我手里的每一分钱。

今天,美国和中国终于宣布:双方将大幅下调对彼此商品的关税。美国将145%的对华关税降到30%,中国也将125%的美国产品关税降到10%。

虽然不是“零关税”,但比前段时间那种“买个电饭锅贵一倍”的日子,好得多。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日内瓦谈判后说了一句“富有成效”,白宫也紧急发布了公告。

股市马上反应了,道琼斯、标普期货都涨了2%以上,纳斯达克更是涨超3%。华尔街那套“只要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逻辑,又一次灵验。

为啥降关税,你该高兴?

原因很简单——过去这几个月,你是不是发现超市的电器、五金配件、甚至亚马逊上的小东西,价格一个劲儿往上蹿?

不是通货膨胀的锅,也不是商家“割韭菜”,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从中国来的货,被加上了145%的惩罚性关税。对,原本100美元的东西,要交145美元的税。然后再加运费、人工、利润,最后摆上货架,价格直接翻倍。

这不是个别案例。有个纽约的小企业主晒过一张单子:从中国进口3000美元的男士护理产品,结果光关税就被收了4600美元。倒贴钱做生意,哪个老板受得了?

而这次,把145%降到30%,确实能缓解不少压力。别小看这一步,这意味着今后在超市、五金店、电商平台上,你看到的价格,有机会慢慢降下来。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

为什么?

  • 第一,30%的关税仍然比以前高不少(以往的平均水平在5%-15%左右)。
    第二,供应链不是你降了关税,明天货就回来了。
    第三,中美双方虽然同意“进一步磋商”,但未来会不会再起波澜,没人敢打包票。

尤其是佐治亚州的老百姓,感受会更加直接。

亚特兰大、萨凡纳这些地方,是全美重要的物流、制造和分销枢纽,很多本地公司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建材、电子元件。一旦进口成本降低,本地企业的运营压力能减轻一点,大家的钱包也能喘口气。

但从145%降到30%,不代表“马上就回到从前”。很多中小企业被这波高关税打得“元气大伤”,库存清空、订单延期,甚至有的老板干脆不做了。

想要恢复原有的供货速度和价格,至少得几个月。

普通人最关心什么?

买东西会不会便宜?是的,但不会立刻见效。进口链条恢复要时间,企业也要先填上亏空。

亚特兰大本地生活成本会不会降?日用品、建材、汽车维修、家电配件,这些价格大概率会回落,但不会跌回疫情前的“白菜价”。

以后会不会再涨?很现实,中美关系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这次谈成了,不代表未来不会再翻脸。价格能不能稳得住,还得看后续磋商怎么走。

总之呢,这次降关税,确实能帮你省点钱,但别指望立刻“回血”。它更像是帮你从“被动挨宰”变成“稍微好过”,是一次喘息,而不是终点。

不过,至少这次,大家不用再看着账单发愁:“为什么买个小风扇都要200刀?”未来还远,但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亚特兰大生活网,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