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美国人掀起“2025不买这些东西”风潮!开始对消费Say No!

在这个社交媒体上满是晒购物战利品的时代,一场“反消费”风潮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晒自己不买东西的经历!

这股趋势被称为 “不买2025”(No Buy 2025),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不买新东西,或者只买生活必需品。有人列出详细清单,严格控制支出;有人索性立下誓言,一整年不买任何非必要物品。

这场风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两年多来,物价飞涨,信用卡债务飙升,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精打细算的地步。

从“买买买”到“清账单”

28 岁的 Rachel Holdsworth 就是个典型案例。她是一名兼职护士,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去年圣诞节前,她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 “不买” 相关的视频,瞬间被点醒——她和丈夫负债 $10,000,一直靠着信用卡过日子,每月工资刚发就被花光。

于是,Holdsworth 立刻开启了“不买”模式:不做头发、不做美甲、不买新水瓶……结果一个月不到,他们已经还掉了 $2,000!

“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省下的钱简直比想象中还多,”她兴奋地说,“终于感受到量入为出的自由!”

少买一点,存多一点

不仅是普通家庭,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

33 岁的 Donavan Harnage 去年刚买了人生第一套房,为了装修和布置,花钱如流水。年底刷到“不买2025”的视频后,他下定决心改变。

今年,他的目标是:少逛商场,减少去 Target、TJ Maxx 的次数;缩减日常开销,减少冲动购买的零食和饮料;砍掉订阅服务,只保留 Netflix。

Harnage 说:

“我管不了物价,但我能控制自己的消费。”

用完再买

除了“不买”,还有人更进一步,加入了“用完再买”(Project Pan)运动,尤其是在护肤和美妆领域。

35 岁的 Elysia Berman 是纽约一家美容公司的员工,过去为了维持“职场形象”,她疯狂购物,结果信用卡+贷款债务高达$49,000!去年她终于下定决心,开启“不买”计划,并开始用完自己囤积的所有化妆品。

她感叹道:

“一年下来,我竟然用完了快 100 件护肤和彩妆产品!”

现在,她的**“不买”清单** 包括:不买新衣服;不买化妆品;不买香水、首饰、家居装饰品;减少外卖,避免健身房迟到罚款。

成效如何? 她已经还掉了 $35,000,预计 4 月底前能彻底清债!

缓冲购物冲动

27 岁的 Rebecca Sowden,则更偏向计划性消费。

她设立了 12 条“戒买”规则,严格执行:每周食物预算$85,其他消费$50;每月整理购物愿望清单,3 个月后才能考虑购买。

类似的方法也被 Marissa Huertas-Crespo 用上了,她的策略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先截图,存到购物愿望文件夹里;每个月删除一次,三个月后如果还想要,才会考虑购买。这样一来,她既控制了冲动消费,也让自己的每一笔花费更有意义。

“不买”风潮为什么火了?

1.通货膨胀:过去两年,物价飙升,许多人工资却没怎么涨,不得不节省。
2.债务危机:美国家庭信用卡债务总额逼近$1.1万亿,许多人都希望尽快清账单。
3.信息过载: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种草”信息,反而让人审美疲劳,越来越多人选择“去消费主义”。

2024 年,约 20% 的美国人参加了“不买挑战”,谷歌上的“不买”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 40%,达到了历史新高。

说到底,“不买”不是要让生活变得更痛苦,而是为了过上更理智、自由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意味着:能存下更多钱,减少经济焦虑并能够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旅行、技能提升、健康投资,甚至是更长远的理财目标。

或许,真正的富足不是“买买买”,而是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亲爱的「亚特兰大生活网」的读者们,你愿意挑战 “不买2025” 吗?

Ref:
https://www.wsj.com/personal-finance/the-americans-pledging-to-buy-lessor-even-nothing-7edeacf3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亚特兰大生活网,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