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为重中之重,昔日冒领白卡也难逃追责
2025年6月30日傍晚,美国司法部悄然发布了一份震撼备忘录,将“取消入籍美国公民国籍”列为民事执法的头号优先事项。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2500万归化公民中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那些曾隐瞒过往或涉嫌欺诈的移民,惶恐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特朗普上任后推动的强硬移民政策。这份由司法部助理部长布雷特·舒马特(Brett A. Shumate)签署的备忘录,赋予地区检察官更大裁量权,将目标锁定在入籍过程中涉嫌隐瞒重大犯罪前科的个体。
国家安全罪、欺诈、人口贩运、性犯罪等行为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更令人瞠目的是,连一些人曾冒领白卡(Medicaid)的行为也被纳入医疗补助欺诈范畴,可能导致国籍被彻底剥夺。
对于来自不允许双重国籍国家的移民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沦为无国籍者,命运悬于一线。
一个英国老兵的悲剧
现实中,这一政策已初露锋芒。英国老兵埃利奥特·杜克(Elliott Duke)的故事令人唏嘘。
2012年,杜克以英国公民身份加入美军,凭借服役特权快速申请美国国籍。在入籍表格中,当被问及“是否曾犯未被逮捕的罪行”时,他只坦白了一张超速罚单。2013年1月,他宣誓成为美国公民。然而,仅仅四个月后,路易斯安那州警方逮捕了杜克,指控他接收和传播儿童色情制品。他承认罪行始于入籍前,却未如实申报。
2025年2月,司法部提起民事诉讼,6月13日,法官James D. Cain Jr.下令撤销其12年的公民身份。舒马特警告:“若在入籍前犯下重罪并撒谎,司法部定会追责。”
法律依据与新规细节
根据《移民与国籍法》,取消国籍的情形包括:非法获得国籍(如犯下严重罪行却被误批)、入籍时隐瞒重大事实(如犯罪记录或非法组织成员身份)、入籍后五年内加入恐怖组织,以及军人入籍后被开除等。
备忘录扩展了认定标准,将金融欺诈如薪资保护计划贷款欺诈也纳入追责范围。更令人担忧的是,取消国籍将走民事诉讼程序,被告无权获政府律师,举证标准低于刑事案件,程序正义备受质疑。
据2023年数据,美国约2500万移民已归化,这一人群如今面临潜在风险。备忘录授权民事部门追查“足够重要”的任何案件,模糊的界限让人们担忧政治化滥用。
特朗普政府此举被视为“净化”身份制度的延续,延续自奥巴马时代的“雅努斯行动”(Operation Janus),该行动曾用于排查恐怖嫌疑人和欺诈案例。
反对之声:二等公民的阴影
这一政策引发学界强烈反弹。凯斯西储大学法学教授卡桑德拉·罗伯逊(Cassandra Robertson)痛斥:“这创造‘二等公民’,让非美国出生者身份不再稳定。”
西北大学教授史蒂夫·卢贝特(Steve Lubet)则担忧,模糊标准可能被用来打击特定群体,甚至波及无辜子女。坦普大学教授劳拉·宾厄姆(Laura Bingham)警告:“这破坏公民身份信任,每位入籍者都可能被审查。”
取消国籍的根源可追溯至麦卡锡时代,针对纳粹和苏联相关人士。1967年最高法院曾限制此举,但特朗普政府重启并制度化推进。6月27日,最高法院裁决限制法官全国禁令,进一步为特朗普政策铺路。30天后,政策或在非原告州(如佐治亚)生效,22个民主党州可能继续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