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画廊与美同行》
若敏
五月的风裹挟着颜料的气息,将2025年5月17日这个寻常周六,晕染成文画廊特殊的纪念日。拾级而上时,波斯地毯的流苏轻抚脚踝,像某种温柔的仪式感——十七年光阴,原来可以走得这样从容。

文老师一袭黑衣立于廊前,岁月似乎格外眷顾这位艺术的朝圣者。她颈间的珍珠在阳光下流转,恍若她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教育印记:2008年中文学校的初试莺啼,2018年画廊落成的梦想绽放,以及此刻满室童真画作间流动的欢愉。

"若敏!"熟悉的声音穿透人潮。转身遇见Joyce明媚的笑靥,史密斯湖畔的落羽松记忆倏然苏醒。两年时光在相视一笑间,恍若梦回旧日,真是好久不见。

此刻,雅致温柔的Karen也已抵达,她与文老师、Joyce同属教会一个小组,今日特地前来帮忙。Karen正将温暖注入果盘和小吃。

我与文老师结识于好友Nancy家的一次聚会,那时她展示的美食摄影让人惊艳,我也因此开始学习她的手机摄影课程,特别是人像拍摄,从此作品得到朋友们的认可和肯定。

此刻,画廊已化作色彩的海洋。六岁孩童笔下的星空旋转着蜡笔的芬芳,少年水彩里游动的锦鲤鳞片闪着光。有位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对着自己的涂鸦行注目礼,睫毛投下的阴影里栖息着整个童年的骄傲。

忽然飘来迷迭香的馥郁,原是Nancy捧着刚出烤箱的三大盘意大利美食出现,令人惊喜万分。原本她周五要飞纽约,怎料航班延误,临时改签到周日。于是周六清晨七点便起身下厨,只为助兴文画廊。航班延误成全的这场美味邂逅,让"天意"这个词突然有了具象的温度。

文老师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与魅力,她对美的热爱与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令人心折。她的学生、朋友、家长粉丝,皆因她而聚。

画廊中,人声鼎沸,却温馨和谐。熟悉的面孔依次浮现——莫晓梅与先生、阿菲、静红、阮兰、雕塑家魏明、画家江中潮等,仿佛一场久别重逢的聚会。

穿梭在觥筹交错间的文老师,让我想起她朋友圈里提到的那段往事。当年奔波于各个社区的画箱,如今沉淀为墙上各国文字的祝福卡片;那些在客厅地板上涂抹的稚嫩笔触,已蜕变成领奖台上自信的模样,这位总说"艺术无国界"的女子,早已将画廊变成了多元文化的艺术殿堂。

我一边欣赏画作,一边品尝美食,心中感慨良多。文老师一向低调,却从她策划的画展中,看见她对艺术教育的深厚理解与实践能力。她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在教学中融合理论与方法,鼓励他们思考与表达,所培养的学生频频在画展中获奖。她,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园丁。

想起她说的:"灵气比像更重要。"这何尝不是她教育哲学的注脚?

当专业画家们对童真束手无策时,她总能在歪扭的线条里打捞出星星。此刻满墙的作品都在窃窃私语:看啊,被小心呵护的天性,终会长成自己的模样。

活动中她忙碌不停,我不便打扰。回家后,我通过电话对她做了简短采访。

文老师自幼酷爱绘画,大学时即参加艺考,毕业后任教于国内一所师范大学。2008年起,她在亚特兰大中文学校开设绘画班,“文画廊”的雏形由此诞生。

那时,她一边在中文学校授课,一边受邀在社区开班教学。家长们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五六个孩子一组,由她上门授课,风雨无阻。一直到2018年,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画廊,实现了心中多年的梦想。

她曾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回忆:
“那些年,我如流动教师一般,在不同社区‘行教’。教学之余,友谊悄然生长。许多当年的家长,如今已成我生活中的知己。那时的小朋友,有的已大学毕业,有的仍在校园求学,还有的正步入花季青春。艺术的种子虽已播下,却不会随岁月凋零,反而会在生命某处悄然绽放,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如今的文画廊,是一个真正多元的国际艺术空间。她本想分享一组“国际学生九宫格”,无奈照片太多,十六张也排不下。常有家长笑称:“你这简直是国际学校!”确实,艺术无国界。从印度、韩国到其他国家的家庭,文老师不仅传授艺术,也在文化交流中收获温情。她笑说,有位印度妈妈是艺术家,每次回国都为她带来喜爱的印度服饰。

关于绘画教学,她有独到的理念:“真心热爱一件事,就会为之倾注热情、时间,毫不计较得失,也从不后悔。”

她始终坚持,孩子的画不应充斥成人化的成熟元素,那些出于天性、充满童趣的笔触,才是最可贵的。“有时孩子画的鸟并不像,但却充满灵气;而一幅‘像’的鸟,若没有生命感,便失了神韵。”这是她对“质感”与“灵性”的理解。

她的朋友中也不乏专业画家,但面对孩子却感到无从下手。她坦言,教孩子比教大人更耗神、更需耐心,这也让我更加佩服她的坚持与热情。

谈及未来规划,她淡淡一笑:“只要家长需要,孩子喜欢,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做自己热爱的事,就是幸福。”

文老师在画前解说,睫毛在脸颊投下羽毛般的影。十七年前那个抱着穿梭在社区的年轻教师,可曾想过有一天会有满堂宾客为艺术举杯?那些暴雨天护着学生画作的午后,寒冬里哈着热气指导的黄昏,都化作今日玻璃门上重叠的笑颜。

离开画廊,回望那充满温度的艺术空间,心中满是感动与祝福。愿文画廊在未来的年岁中,继续播种美与梦想,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心中的艺术之光。

所谓坚持,不过是热爱经过岁月蒸馏后的结晶。而下一个十七年的故事,正被孩子们新蘸的颜料,写在雪白的画纸上。
(完稿于2025年5月19日,于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文老师精心策划,提供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