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当地时间4月30日上午11时许,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00人)及外籍院士(25人)名单,以表彰他们在原创研究中的杰出成就。

其中包含4位华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高福与普林斯顿大学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锁志刚(Zhigang Suo)和洛克菲勒大学教授、HHMI研究员陈珏(Jue Chen)两位华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据悉,本次美国科学院院士与外籍院士当选名单中,女性占40%,创下了历年之最。

4位当选华人都从事什么工作?

此次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与外籍院士的4位华人,都从事什么工作?《侨报》综合科普媒体《返朴》和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及其他公开信息,做出了梳理。

高福:在全球首次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

高福,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其领导的研究组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建树颇多。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6月8日,新归侨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图为新归侨知识分子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发言(图片来源:中新社)

高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他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组长。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11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7年7月起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分子免疫学,主要从事T细胞识别、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的机制研究等。

中新社曾报道,2016年,高福带领团队为设计阻止埃博拉病毒进入的治疗抑制剂奠定分子基础,并在全球首次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单克隆抗体。今年2月,高福在北京表示,总的来说,中国的疫苗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疫苗之一。他并呼吁不要因为出现问题就对自己研发的疫苗失去信心。

颜宁:从清华“归海”到普林斯顿的教授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其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使用结构生物学手段揭示涉及膜转运的生理过程和细胞过程,其实验室在阐明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和各种真核电压门控钠和钙通道(Nav和Cav)的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颜宁(图片来源:北京《中国新闻周刊》)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2017年,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

很多人知道颜宁的名字,是在2017年。北京《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17年她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这次选择让她被纳入一个新的群体——“归海”一族,并且被解读为“负气出走”。

颜宁有很多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标签:毕业于清华的美女学霸、结构生物学大牛施一公的得意门生、30岁的清华正教授、在CNS发文章如同灌水。

2011年,施一公与饶毅在第一次参选中科院院士时双双落选,当时这被视作海归们遭遇“中国国情” 的标志性事件。2017年11月28日,中科院新晋院士名单发布,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标题都要捎带上“颜宁落选”这个点。颜宁对此表现得毫不在意。她说:“科学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种title(头衔)。”

颜宁斥责网上那些关于她“负气归海”的猜想纯属无稽之谈。她有些激动地说:“普林斯顿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她还说:“清华对我的支持非常有力,令我毫无经费之忧。可以说,我在清华就跟公主一样。”

颜宁得知自己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在微博上转发了《返朴》的文章。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科普媒体《返朴》由国际知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联袂担任总编(图片来源:颜宁微博截图)

锁志刚:开发“分子缝合技术”

锁志刚(Zhigang Suo),其课题组在力学与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包括:界面断裂、电迁移、铁电致材料失效、纳米尺度的相分离与自组装、电子封装力学、薄膜力学等。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锁志刚(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锁志刚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1985年锁志刚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系,之后来美留学。1989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即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199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3-2006 任哈佛大学Gordon McKay讲席教授,2006年起任哈佛大学Allen E. and Marilyn M. Puckett 讲席教授。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应用力学执行委员会委员,美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理事。与高华健、卢天健、黄永刚一同被称作华人固体力学界“两健两刚”。

去年,锁志刚团队曾与中国研究人员一起开发出一种光响应“无痛”胶布。新华社报道,这种胶布在紫外光下可“无创且无痛”地轻松揭下,有望用于伤口敷料、皮肤给药和制造可穿戴机器人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先进材料》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扬博士。研究人员沿用哈佛大学锁志刚团队开发的“分子缝合技术”,采用一种聚合物溶液,就像“两片面包中的果酱”,将材料“缝合”起来。锁志刚说,“自然中充满了漏洞,等待着我们去缝合”。

陈珏:研究耐药相关蛋白

陈珏(Jue Chen),主要研究能够利用能量、传递溶质的蛋白结构,探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蛋白对于跨膜传输营养物质,或是传输身体所不需要的毒质有着重要作用。理解这些蛋白如何运作,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主动转运过程的基本机理。

颜宁等4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陈珏。(图片来源:洛克菲勒大学官网)

陈珏是结构生物学家,洛克菲勒大学WILLIAM E. FORD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她于1993年在俄亥俄大学获得化学本科学位,1998年在哈佛大学取得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哈佛大学以及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入职普度大学,在普度大学相继担任助理教授(2002-2007),副教授(2007-2011)、教授(2011-2014)。在此期间,她还入选HHMI研究员(2008-)。2014年加盟洛克菲勒大学。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膜中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洛克菲勒大学官网信息,陈珏团队的研究重点包括致病分子CFTR和多药耐药关联蛋白1(MRP1)等。据悉,CFTR能引发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这种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各种器官出现问题,最为显著的是引起肺内层异常分泌浓稠粘液,可导致复发性的危及生命的肺部感染。MRP1蛋白则最早于1992年在耐药性肺癌细胞中被鉴定出来,研究组成员深入探索了MRP1内部结构。

美国科学院中华人学者超百名

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的文章称,截止到2019年,共有超过100名华人、华裔科学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也包括丘成桐、陶哲轩这两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

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生理学之父”——林可胜,在194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林可胜在1955年加入美国国籍,因此他在1956年又转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而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则是“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她于195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后,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大陆科学家为数学家华罗庚,这之后,夏鼐、谈家桢、周光召以及贾兰坡等中国学术界的元老相继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卫生部部长的分子生物学家陈竺于2003年当选为外籍院士,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也于2006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今年当选为外籍院士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的导师施一公则于201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杨振宁、姚期智以及蒲慕明这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放弃了美国国籍,他们也自动转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当时只有41岁的王晓东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而第二位则要等到2009年,那一年,社会学家谢宇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华人社会学家,此后又有24位在大陆接受教育的科学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入选该院的院士是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最高的荣誉之一。入选者不需要自行申请,而是基于其在原创研究中所做出的突出且持续的贡献,新院士由现任院士在每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年会上投票选出。每年将会有100名国籍为美国的新院士被选出,与此同时还有最多有25名的外籍院士被选出来。目前美国科学院院士总产生2347名院士,其中约有487名为外籍院士。截止2018年,他们中有190人曾获得过诺贝尔奖。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侨报,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外新闻小编

关注亚特兰大华人生活网,即时收取美国亚特兰大市华人相关的各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帮助你了解亚城华人社区的各种新闻、活动,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城华人随时无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