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止戈人》(The Peacemaker from Nanking)以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孙女陆易安的现代人视角作为切入点,描绘了中华民族百年苦难以来,经过多代人的自强不息,逐渐开始在国际和平与文化交流中做出了越来越多贡献。
《金陵止戈人》在美国国际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和耶路撒冷首都电视集团(The Jerusalem Capital Studios Group)全球征集的三百多部竞赛短片中脱颖而出,经过第一轮观众投票(300进20)和第二轮评委投票(20进3)成为“女性和平使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获得者,颁奖典礼在2017年11月17日和20日在美国纽约举办。自编自导这部电影的就是从Emory大学毕业的南京妹子洛翼云,下面就来听她讲讲自己的成长经历。
右二为洛翼云 (Photo by Eduardo Munoz / PSG)
我叫洛翼云,南京人。2007年的时候我来美国读高中,在南部边陲的一个小镇,学校里超过八成的学生是拉丁美裔,基本没有华人甚至亚裔。那时我基本不会说英语,哪里都觉得很陌生和紧张,然而外国同学们都对我很友好,拉着我一起看他们最喜欢的李连杰、李小龙的电影。就这样我了解到原来电影作为一个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可以让地球另一端的另一个种族另一个文明对一个陌生来客很友好。因为这个小镇虽然很封闭很遥远很贫穷,大家都不富裕,但是都能花钱去影院或者买DVD看电影,也是通过电影了解世界。渐渐的,我变得自信起来,会在全校才艺表演时教大家唱周杰伦的龙拳rap,教我的墨西哥裔朋友们学中华武术、太极拳,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他们都觉得我很酷。我还成立了一个Chinese fun club,带着大家包饺子、看中国电影、学中文,在美墨边境的边陲小镇上,一起high 中国文化。2007年12月13日,我在历史课上展映了《南京》这部电影,大家都对70年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表示震撼,毕竟这只是美国历史书里寥寥带过的几笔,却是我这个南京人应该告诉大家的事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老师和接待家庭的鼓励下,我进行了对灾区的募捐。同时,组织了《北京一夜》中国文化演出,跟我学了龙拳和中华武术的美国孩子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的那些公立学校并不富裕的同学们拿出了他们买午饭的钱,一个quarter一个quarter的凑成了2000美金,捐给了红十字会特殊通道。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十六岁的我第一次感到作为文化交流大使的特殊使命,而电影这种世界人民都能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到的艺术,变成了最好的文化交流窗口。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亚特兰大的Emory大学攻读金融和会计,并同时参与着各式各样的电影活动。本科四年我过得挺好,虽然又是突然换了环境 --- 亚特兰大作为美国的大城市之一文化非常多元 --- 但身边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菜也不再限于简单的罐头,而且2009年到2013年,祖国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我也就安心地学着我擅长的经济与金融,毕业后顺利地拿到了一家投资银行的offer。
那年我才22岁,但是住过的城市已经扩展到了第四座 --- 人人眼里的大苹果,纽约。纽约的文化与艺术氛围自然不必说,法拉盛街头的美国银行里竟然都是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中国城的早茶和大都会的京剧演出,在街边的小摊位里努力找找也能找到家乡的味道,这里与家的区别对于大多数留学生与移民而言恐怕只是没有父母了。而我从小跟着我的外婆长大,除了父母之外,我最想念的便是外婆。
说到我外婆,我总能想起之前念本科时读到的近年来学者们关于法国在二战时沦陷后的研究 --- 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粗暴地把纳粹统治下的法国人分为“爱国英雄”和“纳粹合作者”,因为那不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啊。而这些普罗大众作为历史的编织者,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我的外婆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80年前,1937年,她6岁。
别人家小孩小时候还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我的童年就充满了很多外婆口述的“战争故事”,也是后来念本科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故事,应当被正名为“口述历史”。我外婆退休前是人民教师,她退休后我妈妈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而在我外婆的口述历史中,她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小童,仰望并感恩着一位从美国来的魏特琳小姐。魏特琳小姐从美国来到南京成为了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务主任和代理校长,并在南京的大屠杀中,把学校建成了难民营,救助了一万个饱受创伤、流离失所的妇女儿童的生命。而我的外婆,就是其中一位。
二十多岁的我辗转了若干城市后停在了纽约,但是我的思绪却离南京越来越近。在我和朋友的平日交流里,我发现这样一个女性辛德勒名单的故事,竟然被魏特琳祖国的人民遗忘了。很多中国人、甚至南京人都不知道她那八十年前的勇气。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魏特琳小姐的生平,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在外婆给我讲完这些故事的多年以后又传递到了我的记忆里。我想要把头脑里的这些音像拍出来,我无法安心于华尔街优渥的工作,十六岁时墨西哥海湾特有的海风又在我的耳边回响,诉说着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可以给世界带来的贡献。就在我查到魏特琳小姐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时,我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制片系的录取通知书。
我的短片叫《金陵止戈人》,讲的是一个南京女孩儿,从小就听外婆说魏特琳小姐的故事,长大了以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念书,终于在和魏特琳小姐相仿的年纪,做出了去伊拉克做志愿的决定。她叫路易安,她的姓氏是旅程,名字是家。我从南京来,我懂南京人。南京人,像全体中国人一样,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百年风雨之中,遭受了无数蹂躏,所以渴望和热爱和平。而作为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人的后代,路易安骨子里对和平的热爱,来源于南京这座城市所承载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百年风雨的积淀;她内心对人道主义的传承,来自于外婆给她讲述的魏特琳小姐的故事。魏特琳小姐飞跃一个大洋和两个大洲,来到金陵女子学院教书,又在战争中挺身而出拯救了一万个生命。易安的骨子里继承了中华百年浩劫后华夏民族对和平和创造和平的执着信念。长大之后,她带着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参与到国际教育、支援、维和中,去帮助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受到军国主义和霸权政治伤害的无辜百姓。
我确实很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我外婆经历的那个故事。6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应该见到这么多痛苦,80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创伤。但是我的外婆用魏特琳小姐带给她的精神,成为了一名老师,向魏特琳小姐当年所做的一样,不断地教书育人,从来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反,非常鼓励我接受高等教育;而中国这么多年高速的发展也渐渐抚平了南京的伤口,这里依旧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有最漂亮的的风景和人文,有令其他城市钦羡的历史底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国际右派还是想要抵赖这条疤痕 --- 疤痕的存在就是伤口的证明!我们无法原谅这样的行为!韩国总统在最近美国总统访美的时候,带着当年被日军摧残的慰安妇们在他的身后,为的就是让世界知道这段历史。而我作为南京人,也应该告诉世界当年所发生的真相。
我希望这个短片只是我为讲述中国故事而努力的一个小开始。而像我一样为这个目标奋斗的电影人,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渐也在学校和毕业后崭露头角,在电影人前辈的带领下,一方面为中国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带着自信的中国梦,让世界尊重我们东方的和平崛起;在西方主导了百年话语权之后,主动积极的和我们东方平等对话。青年强则国强。我相信,未来三十年,那时的中国影视界,一定会像如今的美国好莱坞一样,将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传遍全球。让全世界观众都能有机会,在大荧幕上体验上下五千年积淀而出却又经久不衰的、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
艾美奖于1948年由美国的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创立,作为美国广播电视界最具权威的奖项,每年授予优秀的美国国内电视节目及为新技术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团体和个人,艾美奖(Emmy Awards)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地位如同电影界的奥斯卡,戏剧界的托尼奖和音乐界的格莱美奖。艾美奖包括:用于表彰在美国国内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的黄金时段艾美奖,美国国内的日间节目、体育节目、新闻、纪录片奖项,以及表彰美国国外制作的电视节目的国际艾美奖。国际艾美奖是艾美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电视艺术与科学院颁发,参选标准必须是在美国之外制作的电视节目,被提名国际艾美奖的电视节目长度不得少于30分钟,分为电视剧、纪录片、艺术纪录片、流行艺术、艺术演出、儿童和青少年节目六大类,代表国际电视界最高荣誉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