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一個美國華人富家女的樸素金錢觀

《紐約時報》每年公開號召學生寫有關金錢、職業和社會階層方面的大學申請陳述,並且會挑選其中最好的文章。

在這些主動提交的文章里,學生們描述了在面對父母及其做出的犧牲時自己那五味雜陳的真摯情感,用犀利的語言再現了自己在社會經濟狀況迥異的社區間穿梭時的窘迫,用直白卻感人至深的文字勾勒出了生存和生活在當今美國社會的含義。

以下是《紐約時報》今年選出的七篇優秀入學申請陳述的第一篇:《長島華人富家女孩的樸素金錢觀》

尤蘭娜·吳的大學申請信

她今年已被芝加哥大學錄取

美國華人富家女的樸素金錢觀1
尤蘭娜·吳在她位於紐約州大頸鎮的家。她在申請陳述中講述了她對財富的看法。

家鄉:紐約州長島大頸鎮

高中:大頸鎮南部高中

申請志願:芝加哥大學

從小我周末的生活是和教練打網球,在本地的藝術工作室學靜態速寫,在私人教師指導下練習拉小提琴。我的父母支持我的興趣愛好,因為我們和大多數美國家庭不 同,在經濟方面有充分保障。我很感激這筆財富,讓我能在紐約城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在當地最好的公立學校之一就讀,在這種學校里見到開著賓士車上學的學生 可不是新鮮事。

雖然因為家境富裕,我可以買精美的東西,但我從來都對花錢感到不自在。我學校里的一些女孩子輕易揮霍錢財——到當地的A&F,她們會指向自己心儀的衣服,然後刷卡,看到價簽時眼睛都不眨一下。因為我從小的教育,我花錢的方式很不同。我會直奔高端零售商的打折區,購買時尚的衣服,再到eBay上轉賣,用賺得的利潤購買下一學期的藝術課的必需品。

美國華人富家女的樸素金錢觀2

我身邊的許多人從小生活富裕,對於任由他們消費的家庭財富,他們從不加思索。我覺得我是很節省地使用家裡的財富,只有需要的時候才用。我不喜歡花父母的錢,因為這錢不是我掙的。我很感激父母對我興趣愛好的支持,比如小提琴,這些愛好讓人變得充實。但他們如果在膚淺的東西上花錢,我就會覺得不快,比如名牌服飾。我很樂意穿便宜的衣服和打折的運動鞋。大概是因為我媽媽一直用一句中國諺語教育我: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我很小的時候就被迫懂得,獲得家庭財富的代價是什麼——就是我和爸爸相處的時間。

我 八歲的時候,他就去中國開辦自己的水果罐頭公司。從那時起,餐桌前總有一個空座位,車庫裡總有一輛車無人使用。忽然,我和爸爸的關係變成了每周兩通五分鐘 的電話。一年中他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能見到我和哥哥。他沒能來參加我哥哥的高中畢業典禮。學校管弦樂隊演出的時候我會滿懷希望地在觀眾里尋找,但始終只能 在人群中找到我媽媽。但爸爸是讓我富足到不止可以享受桃子罐頭的原因。如果他沒有去追求事業,我們會是個緊密的家庭,住在小一點的房子里,但節儉開銷會成 為日常必須,而非選擇。

我對父親的愛與感激讓我對他賺的錢格外珍惜——每一美元都是他用與家人遠隔千山萬水的代價換來的。爸爸回來時都會提出給我買最新款的iPhone或者開車帶我去高級的百貨公司,因為他對自己總不在我們身邊而感到內疚。我會有節制地接受他的慷慨,因為我不希望他認為我是那種貪得無厭的人。

從九年級開始,學校里每個人都開始用最新款的iPhone,而我用的是爸爸的舊手機,無法全天不間斷地上網——我不需要分分鐘鍾查看臉書上的消息。雖然我很享受爸爸事業成功帶來的安全感,但這絲毫不影響我打算靠自己雙手創造未來的決心。

優越生活過得久了,就會產生一種想要離開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的感覺,彷彿我對財富過敏似的。如果我減少對家庭財富的使用,就可以避免這種感覺。我不介意自己對不勞而獲的財富過敏——我很歡迎它,因為它警示我一切所得都有代價,哪怕是看似不勞而獲的財富。

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