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Nancy生活館 | 一凡小屋,豐滿了我的人生 (下)

編者按:亞特蘭大生活網全新推出 “Nancy生活館”專欄,特別邀請到來自咱亞城,對生活有獨特視角的Nancy來跟咱聊一聊,她熱愛的美食、旅遊、職場等有趣的故事。

作者前言

移民美國,一個沒有預想過的現實,那就是找不到吃不到國內中餐的味兒。 八九年移民來美時的一大驚奇,就是這裡的中餐怎麼是我這個吃走了半個中國的人都沒見過的?之後的這些年,又由於好奇心的忙碌,驅使了自己的重心基本上都放到體味西餐里那些從小沒見過沒品過的東西上了。時間一晃就快三十年了,那壓抑在心底深處的對童年時美味的懷念卻始終沒有淡下來過。

其實我想人尋味道不單是為了吃的東西本身,而是在尋找那味道裡面的溫馨記憶。現在我難得真的有了時間,又有人指點,很快,我開始挑戰了多年從來不敢想去做的菜。

 

三十年不敢妄想的傳統菜成了我家的家常菜

 

糖醋排骨,記得家裡老式的做法是要炸兩次的。炸的不好就會咬不動。所以這個菜,我只有去上海或紐約才會吃。在王老師的課上學到了她獨創的萬無一失的做法。不僅口感好,容易準備,也好把握。學完了這堂課我那興奮也影響了我家老史。一個不愛吃排骨的人,等不及上桌就吃起來了。那以後,我家連著幾個禮拜都有請朋友來分享這正宗可口的江南的糖醋排骨。

 

我自己非常滿意的糖醋排骨出爐了!這之後連著幾周請客吃糖醋排骨

等不及糖醋排骨上桌, 第一次吃到我做的排骨而忘了形象的老史

 

蛋餃,是一個精緻的節日菜。記得小時候,媽媽用一個鐵勺,她坐在爐子前一個一個的煎。這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的吃。雖然是我最愛吃的一樣東西,我自然也沒有那份野心和時間。 在香港, 有一家老字號,有蛋餃白菜砂鍋。每年去香港出差四次,起碼會有兩次去這家店過一下癮。那天上課時震驚的看到王老師用平鍋來做蛋餃。不僅快而且容易。這一課上完,家裡頓時有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永遠都不會去做的蛋餃。自然,我身邊的朋友們也都有了分享。

王老師的蛋餃做法很合理迅速

做蛋餃很容易上了癮

 

蒜泥白肉,也是一道我極其愛吃的北京菜。王老師創作了很好的搭配。薄肉片包起素菜絲,不僅色彩好,賣相拿得出手,而且健康合理。

 

鴨子,美國人說起來還是一道高級菜,而且是難得的。一說起鴨子就會想到是法國菜。 我印象中的鴨子也的確是非常精美的。四五歲時候,母親似乎很愛做的各種鴨子。記得有一年秋天,家裡不知道吃了多少只鴨子。 我們常坐在小桌前把洗乾淨的鴨毛堆在一起摘鴨絨。這些鴨絨竟然攢出了一條很重的鴨絨被。 板鴨,醬鴨,鹽水鴨。記憶中母親做的步驟非常繁瑣,但是那鴨子醬一下,晾乾,蒸了之後有嚼頭,加在白飯上味道極為鮮美。現在想起來還會掉口水。

鴨子在一凡是一道常備菜- 王老師也教了各種做法的

鹽水鴨在王老師那裡做起來似乎非常簡單

因為感覺麻煩,我從來都沒有妄想去做鴨子。在一凡小屋,鴨子,似乎是王老師的一大拿手。我在烹調班裡學了三種鴨子的做法,哪一種在王老師的手裡似乎都不難。我想這實在是一種特殊的天賦。一凡小屋的鴨子沒有印象中的美國中餐館的烤的那麼油膩。 在這裡我還學到了選鴨子本身也有技巧。這些鴨子是天然飼料無抗菌素餵養的瘦品質鴨。我家以前除了在北京,從來都不愛買餐館裡的鴨子。老史現在也因為常進出一凡開始享受美味的鴨子了。

 

跟王老師上了幾堂課後,我終於有膽量和決心要嘗試一下。 在家成功的開了兩次鴨子宴。挑戰我的美國朋友們。一般,人們常說老美不吃帶骨頭帶皮的肉。但我始終相信是好的東西,有見識的人都會願意去嘗試和接受。 果然來吃的朋友們都驚喜的發現中國的鴨子還有這樣的吃法,這麼有味!儘管有皮有骨頭,大家還是都把鴨子吃的一乾二淨的。

今年夏天家裡連著開了兩次鴨子家宴,請了兩組不同的中美朋友一起來品嘗

 

我和王老師在觀念上都有很多的相似。我們彼此都對自己國家的烹飪文化很自豪,也很願意去傳播。我一貫把家宴看成是以吃飯為主題的文化分享。尤其是向客人們解釋美式中餐和地道家常菜的懸殊,是一件我非常有耐心也愛做的事兒。

準備上課之前再看一遍自己寫的菜譜

 

 

 

 

 

 

 

 

 

 

 

 

 

 

 

 

 

 

跟王老師學做福袋蟹肉寶

一凡的菜可以說是我來美後吃到的最接近國內家庭口味的全面的菜。不僅搭配平衡, 而又拿得出手。 每次看王老師最後把每個盤子的邊上的汁擦乾淨的細節,我總是覺得很親切。

 

把知識分享出來

 

來美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機會接觸華人社區。雖然每個住過的城市也會遇到幾位華人朋友,但是在一凡,我的世界意外的豐富起來了。記得在經歷了08,09 年的經濟危機後,老史和我曾好幾次的回顧過我們在追求事業過程中的體驗和機遇, 探討過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作為。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努力的有意識的去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希望我們的經驗可以為他人帶來快樂和機會。

在一凡小屋,王老師為我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機會。

 

義大利精品美食課系列帶來了很多的美好時光

 

當看過我在義大利旅遊時的朋友圈圖片,王老師建議我為大家開幾堂義大利烹飪課。教課,對於我這樣一個曾做過五年專業教師的人來說,是一種天然的欣喜。能教自己特愛的烹調話題就更加興奮。去年夏天教了夏令營的孩子們兩次西餐課。讓我實驗了一下一凡的設備和那裡教課的體驗。 這為後來的義大利精品美食課系列,以及用英語教中餐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通常說,教別人,是給自己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一點兒都不假。為了教課,因為所有的原料名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人都不容易記和解釋,這逼著我開始了建立一個認真寫菜譜的習慣。

 

和夏令營可愛的孩子們一起 - 這裡有不少孩子有做飯的天賦

義大利精品美食課的最後一課- 全套餐

 

雖然學習西餐似乎和一個人在社會的地位及成功看似沒有直接聯繫,然而進入社會主流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看一個人對文化和對飲食細節的知識,和每日與人交往的溝通能力。

為同學們介紹不同品味的橄欖油,義大利香醋,各式香料配乳酪 - 托斯卡納地區午餐

義大利烹調班結束時合影

義大利班2017節日一起在城裡名店品嘗義大利餐廳

 

部分去本地名店品嘗義大利餐的同學們在參觀廚房後和名大廚合影

 

義大利精品美食班為我和同學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學習了幾樣香料,品嘗了幾樣基本原料的口味和搭配,我們的生活里開始了一種新的配合和追求。從一次節日聚餐我們動了一起去義大利親自體驗當地美食的念頭。引起了我去訂製小型旅遊團帶大家一同去義大利的興緻。王老師也的確是一位有不斷的自我提高和追求更新的人。 她花了好大的努力,安排出時間和我們一起去義大利。也讓我們集體美美的體會了一下小團旅遊的幸福和像本地人一樣的去享受當地文化。

在橄欖油場的傳統麵包爐里製作了三種不同的麵包

雖然大家都愛逛街購物,我們還是在著名的艾瑪飛中世紀羅馬式大教堂前留了影

在美麗無比的波西塔諾 (Positano)導遊「黨代表」為大家包了全部面海的房間

忍不住去嘗嘗艾瑪飛地帶出名的小西紅柿

在普利亞的海邊小鎮

 

共享馳名的艾瑪飛檸檬酒和獨有的自製凍冰糖檸檬皮

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快樂

艾瑪飛的浪漫 - 懸崖餐廳里賞景,品鮮制的檸檬酒

 

一凡小屋帶來的美好,不僅僅是在美食上。在這裡,我聆聽了好幾次美好的小型音樂會,參加了文妤老師的手機拍攝課。認識了繪畫專業出身的著重於繪畫教育的文妤老師。幾節手機攝影課後,讓我對美食的記載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也是在一凡,我加入了微信女達人旅遊群。如今的生活里,每周都可以看到有朋友親身在體驗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交了幾位趣味相近的朋友。大家互相鼓勵,提倡精緻,互相提高廚藝和生活品質。 從羅馬一起聽歌劇,艾瑪飛山頂餐廳泡製檸檬酒,到回一凡小屋姐妹們切磋紅樓美點,義大利和中餐晚會,想起來這一年多有太多太興奮的好時光了!

獨有的義大利游以美食來做總結

義大利餐先出場

回顧起來所有的事兒都是一環連一環,一步連一步,似乎一切都是自然的連續。而內心深處的願望和追求,促使著我們不斷的向前走,今年一年裡,我們還兩度開設了英文中餐課。向華人圈外的人士介紹和傳播中餐的真諦。

中餐課以不同的菜系來傳授,使學生們知道中餐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技巧和調味

春天的美國人中餐課 - 上海菜肉餛飩讓大家開眼界

 

秋天的中餐課 - 高營養湯麵的講究和比較

亞城私立小學校媽媽班的中餐課

 

社區的互愛與團結

雖然一凡小屋平日忙碌於午餐,不同的訂單,聚會。然而這裡的實質還是以愛為主。 對烹調的愛,是一切的起點和動力。對社區的凝聚和關懷,也是一凡小屋不可少的一部分。這裡是隨時敞開著門的溫暖的客廳。畢竟是在商業界多年的我,會自然的從外觀去衡量她的盈利程度。令我感動的,有一次為藝術學校孩子們做演出前的點心。在明知沒有任何利潤的點心盒訂單里,她還是要再多送幾份,為了讓老師們也可以吃到。 我真的被王老師的無私所感動。 本來要在天黑前回家的我也不由自主的跟著她一起去為孩子們送點心。

通過一凡小屋,我認識了很多社區的人,也讓我看到了華人社區的團結,互助互愛,還有人們為孩子們發展所願意做的付出。非常感慨的看到了亞城華人社區的高尚情懷。

 

一凡烹飪藝術學校的靈魂是王凡本人。 她是難得的中國美食傳統的代表,她也許是無意識的成為了這個社區里的一面鮮明的旗幟。我真的感覺非常榮幸,從簡單的上烹調課去學一些傳統菜的做法,沒想到卻引出了一個這樣美好的豐富的世界。

我希望有更多的像我一樣的海外遊子,可以在達到一定心態時,能從地道傳統美食里受益。有幸在亞城的人們也可以去親身體會一凡小屋的韻味。希望王老師的一凡小屋繼續為亞城傳播中國的美食文化,讓更多的人品味到王凡老師的廚藝和創新。

王老師和這一台精彩而有代表性的中西結合的經典美食

高中生們在一凡的畢業小聚

 

作者介紹:

Nancy, 本名金維琦。移民美國後,在紐約州立大學時裝學院就讀時裝面料和市場開發專業,畢業後三周就被一家香港最大的服裝公司聘用。後來的二十二年里一直在美國時裝界著名的公司和品牌里擔任要職,期間還被中美洲一家最大的服裝廠聘為他們的第一位女副總裁。2012年來到亞特蘭大從事一個百年童裝品牌的產品開發和生產,一直工作到四年後該公司改組。

從新移民到走入社會主流,注重的不在於金錢收入,豪宅,名車,或是體驗名吃名牌。而在於自己真正的學習和了解社會觀念及文化,同時開發自己的潛力,了解社會,分享知識,幫助同人一起前行。

始終相信美好的東西分享了才更有價值。兩年多的職場空檔自由生活,從在一凡小屋學習烹調,到教授中西烹調課,到帶領團隊一起去義大利旅遊和學習,使我更加體會到與人分享知識和經驗的樂趣與意義。感謝朋友們喜歡我的微信,並督促我開始努力通過文字來更好的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金家小姑奶奶

小姑奶奶,北京的堂兄就這樣叫我。雖然他已逝去多年, 但這稱呼喚起我對童年,對父親的哥哥們,嫂子們,我的遠方的堂哥堂姐們的思念。父親是他那輩里最小的一位。和哥哥們很親。 按當時的文化,他是絕對晚婚了。有我的時候,堂哥堂姐們早已都十多二十多歲了。雖然家裡傳統規矩很嚴,然而對我這個最後出現的姑奶奶,似乎一切都是新時代的,包括家裡的規矩。非常慶幸因為最小而得到的少限制的自由。也許是從小的自由放樅,帶給了我無邊的追夢的想像力......金,父親的本姓,也在文革期間被迫放棄。金家小姑奶奶,是真實的,原版的,那個在新街口的衚衕里最愛吃有嚼頭的北京蛋卷的小影子。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