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亞特蘭大中國城及中餐館的發展和變遷隨筆

亞特蘭大市屬於美國喬治亞州州府,人口大約300萬,黑人比例超過百人,此外,還有大量拉美移民。華人在此比例不高,總數大約10萬人,這個數字和阿根廷華人人口總數差不多。亞特蘭大的中國城位於亞特蘭大北邊,屬於白人居住區,生活水平和治安比起該市南邊會好些。

亞特蘭大的中國城佔地大概相當於布市的一個街區,是個綜合性多功能的建築群。該建築群里有大約50幾個店面,裡面包括華人喜愛的商店,包括超市,餐廳,錄像店,理髮店,禮品店,房地產,報社,書店等等。

發展與變遷

在華人聚集最多的大亞特蘭大地區近二十多年來發生的喜人巨變同樣也包含著千萬華人的勤勞汗水、聰明才智和金錢投入。而華人在與其他族裔共同奮鬥的過程中,也改變著自己,提升著自己,豐富著自己……

亞特蘭大中國城的發展和變遷過程,就折射出亞特蘭大華裔社區發展的一個側面。

從雜碎館到北方菜、粵菜――中餐館發展帶動形成中國城雛形

人常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而中餐館多了,吸引來更多的華人,又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達,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唐人街或中國城。亞特蘭大中國城的形成和發展也同樣如此,餐飲業的發展是亞特蘭大中國城發展的基礎。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大亞特蘭大地區的華人還很少。馬宏敏先生, 可能算是最早落戶在大亞特蘭大地區的台灣移民之一。「我是1972年來到亞特蘭大的,當時街上幾乎看不見華人,見到一位就非常高興,覺得很親切。我剛來,住在石頭山(Stone Mountain,城市名,位於亞特蘭大Downtown 東邊,市內有著名風景區石頭山,因此得名),在環城路285外面,還算高級住宅區。那時285還沒有完全通車。」

當時,亞特蘭大地區的中餐館也只有幾家,而且都是廣東台山籍早期老移民開的雜碎館。現在的人可能不太知道何謂「雜碎館」?馬宏敏先生特地解釋了一下:雜碎館的菜大都是把肉類,比如雞肉,與各種蔬菜混在一起,醬油膏炒的,黑乎乎的,故在華人中得「雜碎館」之名。

因為美國人不知道真正的中國菜是什麼樣的,吃了那些雜碎菜,也感到很新奇。雜碎館也有過它的輝煌時期。馬宏敏先生回憶道:「當時的幾家雜碎館,一位伍姓的老闆就擁有三家,規模最大的一家叫『伍家園』, 就在Roswell Road上,有一萬平方英尺,一半是餐館,一半是舞廳。那真是轟動一時啊,生意也很好。華人打工都到那裡去,因為那是亞特蘭大地區唯一一個需要較多工人的地方,可以說主宰了當地中餐館業。」馬宏敏先生雖然是台灣大學經濟系的畢業生,可初到美國也只能去找個賣力氣的活干。但是,由於他不懂台山話,連中餐館的活都找不到――台山籍老移民也聽不懂他的國語,相互之間沒法溝通。

1973年,從芝加哥搬來的韓國華僑曲鴻珉先生和妹夫共同開了北京飯店。位於Buford Highway(中國名稱「百福大道」)上的北京飯店的開張被馬宏敏先生評價為在亞特蘭大中餐館業「形成了一個revolution」,這是第一家北方風味的餐館。喜歡吃中餐的美國人這才知道,原來中餐里除了雜碎飯之外,還有木須肉、蔥爆牛、鍋貼等真正的中華美食。人們趨之若騖,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尤其是周末,顧客從下午五點鐘就開始排隊,長龍一直排到夜晚十一點。

1973年是華人工商業在亞城發展的重要年頭。緊隨北京飯店,一位台灣來的姓曾的留學生在Oak Grove Shopping Center開了亞城第一家賣東方物品的雜貨店,叫「Chinatown Store」,這是「中國城-Chinatown」一詞頭一回在亞特蘭大地區出現,儘管店很小,連豆腐都沒有賣,與這一名稱其實不符,但也是亞城華裔社區中的一件大事,總算有了自己的商店了。隨後一位韓裔開了一家亞細亞雜貨店, 規模要大一倍。那裡有了豆腐賣,但是要限額,他一周只做一桶,所以一人只准買一到二塊。後來的幾年,萬寶樓餐館、和平超市、林氏旅行社、大同印刷廠、大同餐具公司等,都落腳在Cheshire Bridge、Lavista Road一帶。這兩條路交叉處的Broadview Plaza,也就是現在的Lindbergh Plaza的位置,也聚集了不少華人商家餐館,後來又有賣肉鬆的萬里香,還有一個電影院Tara Theatre,有位劉姓華裔包租了周末午夜過後的時段來放映中國電影。餐館、購物,還有娛樂,都有了,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中國城雛形,吸引了分散四處的華人。但由於都是租賃的房子,建築上沒有中國特色,再者受地域限制,沒有擴展的餘地,發展也就到此為止。

1973年,對馬宏敏先生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在北京飯店找到了一個洗碗的工作,這是他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的餐館事業的開始。他從洗碗工干到Waiter,然後又升為廚師。幹了一年半,他學會了開餐館所需的本領,又掙到了一些錢,本來也有英語基礎,就決定出來自己開店了。那時開個店只要投資四萬塊錢,相對來說,創業和資金投入的門坎不是那麼高。

馬宏敏先生先後開過華埠飯店、天津飯店,後來更是同時擁有湖南飯店、六福居、五福樓等三家店。一晃眼,他就在餐館業里幹了三十多年了,目前他是南北合餐廳的老闆,而且他還參與創建華人餐館同業公會,並擔任多屆會長,為大家服務,是亞城餐飲業的成功人士也是知名人士。如今中餐館在亞特蘭大遍地開花,各種風味各種菜系都有,沒有中餐館的購物中心或Mall反倒是少見了。有許多像馬先生當年那樣的餐館打工仔也都成了各種風味的中餐館的老闆了,進入了別類餐館如咖啡館、西餐館等的華人也不在少數。儘管華人的活動領域早已大大擴展,但餐飲業仍然是亞特蘭大華人工商業中的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亞特蘭大生活網 管理員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海外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