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全美先例 收取擁堵費!亞城會效仿嗎?

來自:美國中文網

 

最早從2021年開始,紐約市將成為全美第一個徵收擁堵費的城市。而這個美國第一大城市開的「先河」,也正在讓其他飽受堵車之苦的地方更加認真地思考擁堵費這一選項。

擁堵費一度被不少市政官員和交通業界專家認為是一種對政治不利的做法。但如今的觀念似乎已經有了變化,否則一向關係不和的紐約州長庫默和紐約市長白思豪,也不會難得地在這件事達成一致。紐約市徵收擁堵費,是為了補貼公共交通系統,並且鼓勵人們放棄開車多用公交。

紐約開全美先例收擁堵費 其他城市該怎麼跟 擁堵費真是解決堵車終極方案?

以後進入紐約曼哈頓60街以下的車輛,將被收取擁堵費(圖為曼哈頓時報廣場區域)

正如俄勒岡州交通廳副主任特拉維斯•布魯維(Travis Brouwer)所說,「紐約的做法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布魯維本人也正試圖在當地推行擁堵費,他認為,既然擁堵費能在紐約實行並被接受,這無疑也給了其他城市信心。

同樣在西海岸,堵車現象更加嚴重的洛杉磯和舊金山已經展開研究,為徵收擁堵費奠定基礎,西雅圖市長已定下目標,在第一任期內(2021年)實現擁堵費。至於東海岸,在紐約的「激勵」下,幾小時車程以外的費城也第一次考慮起擁堵費的可能性。

紐約開全美先例收擁堵費 其他城市該怎麼跟 擁堵費真是解決堵車終極方案?

洛杉磯長期被評為全世界堵車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而早於美國之前,亞洲和歐洲都已經有城市開了擁堵費的先例,比如新加坡、倫敦、斯德哥爾摩、米蘭。

反對者為何反對?

但反對擁堵費的人仍然不少,原因有許多方面,最主要的一點是這可能會傷害低收入者。尤其是在城市化、貴族化的背景下,不少人因房價等問題被迫搬離市中心,新形成的居民區也離中心區域越來越遠,人們需要開車上班。洛杉磯郡監事會成員凱瑟琳•巴格(Kathryn Barger)就認為,擁堵費對於那些公共交通不發達地區的人不公平,因為他們不得不開車。說到底,這是一個「社會平等」的問題。

不過這其中也有矛盾之處,因為交通差了,被拖慢的除了私家車,也有巴士等路面公共交通工具,這些也是一部分低收入者每天出行都需要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擁堵費減少了車輛數量,對他們也有好處。

還有反對人士認為,想要靠擁堵費解決擁堵問題,實際上只是挖東牆補西牆,比如未來那些開車經過曼哈頓又不想被收費的司機,可能就會改走其他路線,造成其他區域堵塞。

與紐約交通往來頻繁的新澤西對這次的擁堵費不滿也是出於類似原因,並認為這會給新州增加嚴重負擔,澤西市(Jersey City)市長甚至在遊說新澤西州議會,對紐約徵收報復性的通勤稅。

新州公共事務部門的官員表示,紐約市擁堵費中的一些細則,會促使不少本來走喬治華盛頓大橋的駕駛人改開已經很擁擠的林肯隧道和荷蘭隧道,還有很多人會因此不開車了,改乘新州捷運、PATH等公共交通工具——這倒是如了紐約官員的願,然而,新澤西並不會得到這筆擁堵費收入,無法維護改善他們的公交系統。

紐約開全美先例收擁堵費 其他城市該怎麼跟 擁堵費真是解決堵車終極方案?

林肯隧道向來交通擁擠。

除了這些現實原因,擁堵費還涉及到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經濟學家查爾斯•科曼諾夫(Charles Komanoff)說,擁堵費「對開車收錢」的做法,有悖美國熱愛駕駛、熱愛自由的文化,無異於逼著人們違背天性。

當然,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很可能隨著時代改變而變化。有些城市的交通壓力已經達到人們忍耐的上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也許就會重新進行衡量:民眾對所謂駕駛帶來的「自由感」的渴求,是不是仍然比緩解交通來得迫切。

擁堵費是最好的方法?

美國城市的路面交通越來越糟糕,是受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包括經濟增長小汽車增多、都市地區發展導致更多居民商業或施工、Uber和Lyft等網約車流行、網購發達後的送貨車輛變多等等。

根據一家交通分析公司的研究,2018年全美市中心的平均車速為每小時15英里,平均每個司機困在車流里97個小時,經濟損失為870億元。而去年死於車禍等交通狀況的行人數量,已經接近30年來的最高值。

以往,解決堵車的辦法一般就是多修路,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新路舊路一起堵。當然也還有其他方法,比如擴大公共交通系統,為公交車專門劃撥車道,增加自行車道等等。但試過所有這些方法的舊金山市表示:這些都還不夠。

隨著美國大城市的發展,收取擁堵費也許確實已成為緩解交通問題最直觀最迅速的方式。但除此之外,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也是不爭的事實,從路面質量、施工效率、到公共交通質量都有待改善。

另外在收取擁堵費的基礎上,政府也仍然可以考慮結合其他方案,以及如何優化徵收方式。例如倫敦當年在開始徵收擁堵費的同時,也額外增加了數百輛公交車;最早開始徵收擁堵費(1975年)的新加坡,多年來逐漸改良,啟用了電子自動掃描扣費、按照車流量自動調整收費金額等設施,大大提高了便利度。而要做到這些,無疑又要回到對基建及相關科技整體發展的重視這個話題上來。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