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窮”孩子路越來越窄

星期二,一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入學考試作弊案件震驚了不少人,其被告人數之多(44人)、持續時間之長(2011年起)、牽涉學校之廣(包括斯坦福、耶魯、南加大、UCLA等名校)、作弊手法之多(假冒學生運動員、槍手代考、篡改答案等等),都屬少見。

被起訴的人裡面甚至包括兩名好萊塢女星——曾主演熱門電視劇《絕望的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的菲麗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以及經典喜劇《歡樂滿屋(Full House)》的主演洛莉•路格林(Lori Loughlin),更是讓八卦小報也關心起了這樁教育新聞。
在這起事件里,霍夫曼和路格林都是「望子成龍」跑了偏的家長,花錢把孩子送進了名校。但不管初衷有多可憐天下父母心,作弊造假顯然都是不對的,也對其他所有學生和家庭不公平。
行賄作弊,這是違法上名校的方法。不過話說回來,在美國也確實有靠錢上名校的正當方法。
在哈佛大學被訴錄取中歧視亞裔學生的案子里,哈佛「傳承錄取政策(Legacy Admission)」的有關數據也被原告「學生公平招生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SFFA)」曝光,在2009到2015年間,4664名符合傳承錄取政策的哈佛申請人中,有34%被成功錄取,而普通申請人的錄取率則為6%。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
(哈佛大學)
「傳承錄取」偏向的是兩種申請人:校友的子女後代,以及給學校捐款者的子女後代。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提高學生被錄取的幾率,但程度各不相同——哈佛認為在發了錄取通知書以後,那些家裡也有過哈佛校友的學生,更可能接受錄取最終進校讀書(出於經濟條件、家庭榮譽等因素),因此偏向這類申請人通常只是為了提高這種雙向選擇的可能性。
而如果是捐款人的後代,申請人就可能被選上所謂的「院長興趣名單(Dean』s Interest List)」,大大增加錄取幾率,根據SFFA在庭審時披露的數據,2009到2015年間有2501名學生被列入「興趣名單」,這部分人的錄取率高達42%。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
(川普的女婿庫什納也畢業於哈佛,在被哈佛錄取前,他的父親向哈佛捐了250萬元,而其父並不是哈佛校友。)
但出於美國頂級院校的歷史背景,不管是哪一種傳承錄取,總體來說都對白人更有利。普林斯頓大學的前招生官T. H. Rawls曾在《紐約時報》刊文,直呼傳承錄取是「為白人而設的平權 (Affirmative Action for Whites)」,因為校友大多也是白人。作為校友後代的確不能保證被錄取,再說不少校友子女自己也很優秀,但學校也的確會把一部分名額保留給這部分申請者,Rawls說,據他自己的觀察,普林斯頓有大約5%到10%的學生,如果不是有傳承錄取政策,恐怕很難擠進這所名校。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
(普林斯頓大學前招生官T. H. Rawls於2017年刊登的文章《傳承錄取:為白人而設的平權》)
除了這類精英富有階層,哈佛對另一類白人也有照顧。根據哈佛招生辦主任的證詞,學校在篩選潛在錄取者時,會將學生分為「白人、亞裔、非亞裔少數族裔、偏遠鄉村(Sparse Country)」四大類。「偏遠鄉村」一類包括了中部20個州的白人學生,這些州大多人口稀少,經濟相對落後,文化教育方面質量也不高,住在那裡的白人學生進哈佛需要達到的SAT分數線,比亞裔和普通白人學生低70分之多。
不過在哈佛和其他常春藤院校、以及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被起訴的案子中,在很多情況下,白人和亞裔似乎是站在同一邊的。近年來受關注的有關教育平權的事件中,也包括白人女生費舍爾起訴德州大學的案件。
在原告SFFA於2月提交的有關北卡大學一案證據中,曝光了大量學校招生官不加掩飾的聊天記錄,赤裸裸顯示出他們對拉丁裔和非裔學生的偏向性,例如「給這些棕色寶寶(brown babies)一個拿獎學金的機會」,或是「我這麼費勁,全都因為這是一個雙種族(非裔白人混血)的學生」。
在這類案件中站在某一個或幾個族裔——尤其是少數族裔的對立面,對亞裔來說顯然不是好事,但因為自己的種族被歧視或針對卻是繞不開的事實。學校固然可以說決定錄取或不錄取一名學生有許多因素,被起訴的學校也都辯解,族裔從來不是他們的單一考慮指標,但亞裔早已不是死讀書的一群人,因此在聽過太多校內校外表現都優於競爭對手的亞裔學子卻被淘汰的故事後,很難相信這些都只是巧合。更何況,還有哈佛直接給亞裔「個性」評分最低等證據接連被曝出。
自從哈佛申訴以來,我們在討論時常常以「反平權」來一言括之,而這也成了反對哈佛申訴者最為抨擊的一個點,他們說:「如果沒有平權,少數族裔的處境會更糟糕,包括亞裔。」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
(哈佛案開庭前的雙方對壘抗議中,反對哈佛申訴者高呼,起訴哈佛是在助長白人精英階層的優勢。)
「反平權」或「反教育平權」其實是一個有些誤導性的說辭,這並不能準確表述亞裔的訴求。哈佛申訴發起人之一、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曾在接受美國中文網採訪時解釋,哈佛訴訟中亞裔所反對的既不是平權,更不是多元化,也不是給予非裔和西裔的優惠政策,而是反對在實施平權法案過程中對亞裔造成的逆向歧視。
事實上,在哈佛案的訴狀中,有一點不常被提起的原告立場:支持對貧困家庭學生給予合理照顧。趙宇空說,適當扶持有經濟問題的學生符合大多數人的道德感,也就是說,用經濟而非種族來劃分的平權才是合理的。他還舉例說,哈佛錄取的很多非裔學生,實際上家庭條件比不少華裔好,如果他們本身得到了足夠的教育資源,還因為膚色得到「優惠」,顯然並不公平。
在美國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
(支持哈佛申訴者手舉「停止亞裔配額」等標語。)
因此準確來說,所謂「反平權」,反的其實是在大學錄取上強行實現多元化。美國教育系統確實存在不平等,但其根源是社會經濟、資源、階層等的不平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就開始顯現了。
人類學家薇內思迪•馬丁(Wednesday Martin)幾年前寫過一本書叫《公園大道的靈長類生物(Primates of Park Avenue)》,講述她和丈夫孩子從曼哈頓下城搬到傳統「貴族區」上東區後的生活,裡面著重講了一段自己如何拚命把孩子送進私立幼兒園。白人尚且如此費勁,更何況其他族群?很多少數族裔所在的社區基礎教育落後,上私校純屬奢望,公立學校發展又跟不上,師資基建都不足。而這些都不是在考大學時靠「照顧」就可以彌補的,充其量,只是掩蓋問題而已。
有這樣想法的並不只是亞裔,在紐約市長白思豪取消特殊高中(類似於重點高中)考試、提高西裔和非裔入學比例的改革計劃引起強烈反彈後,一位已經在特殊高中就讀的非裔學生就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說:「白思豪沒有對症下藥,部分社區無法得到優質教育,這是教育系統的問題。」
種族配額也好,特殊高中改革也好,之前的加州SCA5、或華盛頓州HB 2927法案也好,制定政策者的共同出發點都是「亞裔上好學校的比例過高」,需要調節,似乎亞裔也成了一個傳統上佔優勢的族群。
但事實上,亞裔家庭中接近或低於貧困線的不少(例如紐約市18萬亞裔學生,超過58%都來自這樣的家庭),調查顯示亞裔也是上學最「缺錢」的,擁有的經濟資源和其必須承擔的上學費用之間落差最大;甚至「模範少數族裔」的陰影,還會大大影響亞裔拿助學金的機會。
很多亞裔孩子考上好學校,靠的是自己的天賦加努力,還有家人的支持與心血。無論你認不認同傾其所有為教育投入的理念,但總不能因為「比例」就讓他們的投入作廢。
換個角度來講,把一些可能資格不夠的學生拉進名校,這對他們來說也無異於揠苗助長,而且遮掩了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本質。
我們說過,在當前的美國社會環境下,亞裔常常處於一個兩難的位置。比如在大學錄取上,反對哈佛申訴者說起訴哈佛是在幫白人,亞裔怕這一點嗎?是的,白人傳統精英確實佔去了包括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的席位;但亞裔的席位又在被其他少數族裔佔去,成了亞裔頭上的第二塊陰雲。這是初衷良好的平權運動發展到今天出現的畸態,亞裔正在為此買單。
從周二的作弊案件扯到平權和哈佛,兩件事顯然不可相提並論;但從一部分人得利,對一部分人不公來說,這其中竟也有一些相似之處。法官預計不久後就將對哈佛一案做出判決,法院可能會做出廣泛的裁決、並在這個問題上制定新法律,也可能做出隻影響哈佛的小範圍裁決。當然,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解決「畸形平權」的社會態勢,哈佛案都還只是一個起點。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僑報,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