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種手腳冰涼竟是大病前兆!善用三大暖身穴就是救命!
又到了穿秋褲的季節,可一條秋褲卻不夠使了,有些人無論穿多少都感覺手和腳發涼,怎麼都捂不熱。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可能是血管出了問題。
手腳發涼是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現,應當提高警惕~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流量大溫度就高,如果血液供應減少溫度就降低。
而有血管疾病的病人,由於血管在寒冷的刺激下處於收縮狀態,或原來動脈有狹窄性病變,四肢的血液供應就少,手足就特別的發涼怕冷。
尤其一些老年人或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手腳感覺特別發涼怕冷更要警惕血管疾病的可能。
這些疾病早期都是以有病肢體的手腳發涼怕冷為主要癥狀,總比別人過早地穿上棉衣或棉鞋,或夜晚睡覺時感覺腳涼,甚至一夜也暖不熱。
2. 走路小腿酸困
早期典型的表現還有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距離後即出現小腿或整個下肢的酸困疼痛,休息一會兒後癥狀即可減輕或緩解,繼續行走一段距離後癥狀重複出現。
3. 手指皮膚蒼白或青紫
還有些患者在受涼後雙手的一個或數個手指皮膚顏色蒼白或青紫,在保暖後很快恢復正常。此種表現以女性較多,也可發生於足趾或其他部位。此稱為雷諾氏現象,常是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現。
一定記住!手腳發涼怕冷伴有間歇性跛行是下體缺血的早期表現,但很多人意識不到是病態,常以為是年老體弱的正常現象而不注意。以後病情進一步發展,很多人常常是徹夜難眠,哭叫呻吟,苦不堪言,將遭受長時間痛苦的折磨。
手腳冰涼,怎麼辦呢?有些人覺得暖一暖就好了~但這裡要提醒大家:
由於腳部發涼怕冷,不少患者採用「烤一烤」的辦法,比如暖水袋、電暖寶等,這很容易出危險,有不少患者正是由於烤過頭了而引起潰爛壞疽。
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常合併周圍神經炎而感覺遲鈍(就是他感覺不到燙),在用暖水袋等暖腳時,可導致足部的燙傷而引起嚴重後果。(本文來自「六點養身」,微信搜索免費關注)
手腳冰涼,中醫認為是3方面因素導致的:
六點養身介紹給大家三個暖身「大穴」,只要您學會用它們,這個冬天就不再怕冷,血管會更加通暢~
- 全身怕冷—大椎通陽
低頭時,摸到頸後最突起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中醫認為「大椎通陽」,因為這個穴位是督脈與六條陽經的交匯點,大椎是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溫灸大椎穴可以通絡散寒,這也是緩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大椎穴還可以預防治療感冒。如果覺得感冒襲來,出現頭暈、頭痛、鼻塞、咽癢等前驅癥狀,可以用手掌搓熱頸後的大椎穴,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度,就能幫助身體振奮陽氣,抗禦外邪。
2. 上肢怕冷—陽池為主,按摩手臂
從手掌內側往上撫摩,到手臂和肩部交接處,再從手臂外側向下撫摩到手指,連續三次,然後撫摩另一隻手臂。
因為手臂上有三條陰經和陽經,撫摩手臂可以疏通手臂上的陰經和陽經,解決陰陽不和諧。(本文來自「健康大全」,微信搜索免費訂閱)
陽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內側下來直到腕背橫紋處)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
刺激這一穴位,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平衡荷爾蒙分泌,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冷症。
3. 下肢怕冷—按摩湧泉
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
湧泉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按揉可以調節氣血睡眠,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經常堅持搓揉此穴必然會促使手腳冰涼、下肢怕冷的癥狀康復。
手腳冰涼不是小問題,嚴重可要人命!這三個穴位都非常好找,也很方便使用,在這個冬天,朋友們一定要把它利用起來,告別手腳冰涼,促進血液循環,讓我們得到更多健康!血管問題每個人都要重視,希望您能推薦更多的朋友看看,不要浪費了我們自己身上的救命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