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最近攤上點事,這家互聯網巨頭因其內部「特殊的招聘方式」被前員工給告了。谷歌在當前互聯網界聲勢浩大的「政治正確」的趨勢下,遭受歧視的主體也發生了大逆轉,「白人」、「男性」這些以前充滿了優越感的人群反而成為了新型「受害者」。

本案的原告是谷歌旗下YouTube的招聘人員Arne Wilberg,他聲稱在日常招聘篩選簡歷時,他被要求對所有LEVEL 3以下的亞裔男性、白人男性都不予錄用,而他本人也因拒絕執行這樣「即違法又帶有歧視意味」的招聘原則而被解僱。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圖片來自Gizmodo網站,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一場「非主流」的職場歧視訴訟

前YouTube職員Arne Wilberg,前不久把自己工作了九年的老東家告上了法庭。他的起訴原因是谷歌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歧視,但是這次的受害者不是女性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少數裔群體,而是在谷歌占絕對人數優勢的亞裔和白人男性。

加州勞動法明確禁止公司以種族和性別為由僱傭或者拒絕僱傭員工。想來當初這條法律是用來保護少數裔、弱勢群體在職場中免受歧視的,到現在這個案子里,卻是用來保護「受歧視」的大多數。

據Wliberg透露過去的幾個季度里,谷歌要求他們在某些職位上只接受女性、非裔、墨西哥裔和拉丁裔。這樣做是為了增加谷歌的多樣性,因為谷歌有太多的亞裔和白人男性員工了。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圖 |   來自Gizmodo網站,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此外他還透露,之前就有員工向公司投訴過這項歧視性的招聘政策,但這些人不是被公司無視、就是被調走或者降級。

政治正確帶來的壓力?

還是為了「招到最好員工」的策略

很多人知道、了解「政治正確」一詞是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開始的。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是指使用一些用詞及施行部分政治措施,避免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如不能冒犯少數族群、女性、不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或持不同政見者,及身障人士。

少數族群是與本國主流族群相比較的包括按國籍、種族、宗教劃分的族群。

「政治正確」不限於「用詞正確」,也包括觀點、立場、政策和行為的「正確性」,不能違背被認定為「正確」的立場。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簡單點來說,就是如果你要在美國電影里組個隊,要做到完全政治正確,隊伍里的人種組成要有白人、非裔、墨西哥裔,拉丁裔和亞裔,男女比例要均衡,LGBT也不能少,最好在宗教信仰上也實現多樣化。

下圖是美國聯合航空在今年冬奧會期間主打的一則廣告,這就是一張典型的、不得罪任何人的、政治正確的代表性海報。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圖片來自UA官網,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人格分裂」的谷歌

谷歌在2014年第一次發布了透明度報告,報告中顯示70%的員工是男性,其中91%是亞裔和白種人的男性。

到了2017年,男性比例下降到了69%,也就是說三年過去了,這個比例僅僅下降了1%。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截圖來自Gizmodo網站,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北美 | 這家科技巨頭招人不刷學歷,拼的是膚色和性別!
(截圖來自WSJ網站,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2014年谷歌第一次發布這份報告時就招來各種指責,反對者認為谷歌作為一個1998年就成立的科技巨頭,在多樣性方面做出的努力實在是太晚、太有限了。

近幾年,「政治正確」的大風越刮越猛,谷歌怕是看著自己基本沒什麼變化的透明度報告著急了,為了早日實現公司的「多樣性文化」,谷歌就推出了這項針對白人和亞裔男性的極端政策。

然而在採取極端措施保證多樣性的同時,谷歌公司內部的實際情況卻與這個政策存在著很大的分裂。

在面臨歧視白人男性的指控的同時,谷歌還面臨著女性工資偏低,解僱發表多樣性言論的員工,建立貶低女性地位的兄弟文化等等一系列問題。

「認錯是不行的 我們這麼做

可都是為了招到最好的員工啊!」

谷歌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我們公司有明確規定要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去決定是否錄用應聘人,而不是根據應聘人的身份…我們是不會為我們增強公司多樣性的行為道歉的,我們所做的是為了向更廣泛的人群開放機會,僱傭頂尖的人才,提升企業文化和推出更好的產品」。

其實在政治正確的巨大壓力之下,谷歌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稀奇。矽谷的公司也都一直在為打破亞裔和白人男性占絕大多數的局面做著努力。

這場官司其實是對如何實現多樣性的錯誤理解的最好例子,多樣性本身並不是目的,其最終是要建立一個所有人平等享有權力的工作環境。極端措施只是一種急於求成的錯誤方法,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每個人都能分享自己觀點的安全的工作氛圍。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