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深談美國波音的外包史 9美元印度合同工 多起墜機事件 美國政府能怎樣?!

這仍然是波音737 Max危機核心的謎團:一家以精心設計著稱的公司,為何犯了看似基本的軟體錯誤,導致了兩次致命的墜機事故。 一位波音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向記者表示,由於公司將一些工作外包給低薪承包商,讓公司項目運作變得很複雜。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開發Max軟體的時段,正值波音公司不斷裁員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並敦促供應商削減成本的時候。而美國監管機構發現,Max軟體的漏洞,可能是波音航空事故的原因之一。

作為飛機製造界的旗艦王牌,美國波音公司及其分包商,越來越多地依賴每小時僅賺9美元的合同工從事軟體開發和測試工作。這些員工通常來自航空航天業欠發達的國家——主要就是印度。

美國王牌製造波音公司的外包史

波音公司前軟體工程師馬克·拉賓(Mark Rabin)透露,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波音公司(Boeing Field),在各地的分部中,都有許多來自印度軟體開發商HCL科技有限公司(HCL Technologies Ltd.)僱用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HCL的碼工通常按照波音公司制定的規範工作。拉賓說:「儘管如此,還是很有爭議的。因為實際上,這樣分配的效率遠遠低於讓波音工程師直接編寫代碼的效率。」 他回憶說,「經常因為編寫的代碼有錯,而要反覆進行很多回合的修改。」

波音公司對印度公司的青睞似乎會帶來其他好處。近年來,它贏得印度軍用和商用飛機的幾筆大訂單,例如2017年1月從印度航空公司SpiceJet Ltd.拿到價值220億美元的訂單,其中包括100架737-Max 8飛機,這是波音有史以來從印度航空公司獲得的最大的一筆訂單。而印度飛機市場本一直被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主導。

根據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簡歷推斷,HCL工程師幫助開發和測試了Max的飛行顯示軟體,而另一家印度公司Cyient Ltd.的員工則負責飛行測試設備的軟體。

代價高昂的延誤

在一個記錄中,HCL的員工總結了他參與的MAX模型的工作,該模型於2016年1月開始飛行測試:「提供了快速解決方法,避免了737-Max飛行測試的延遲(對於波音公司而言,每次飛行測試的延遲都將花費非常多的費用。」

但波音公司表示,該公司沒有依靠HCL和Cyient的工程師參與設計「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aneuvering Characteristics Augmentation System, MCAS)」。該系統已經被認為去年10月的印尼獅航墜機事件和今年3月的衣索比亞航空災難相關。波音還表示,墜機後披露的另一軟體問題,大多數買家沒有統一配置的座艙警告燈,也沒有來自兩家印度公司的編程人員參與。

公司發言人說:「波音公司與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有著數十年的合作經驗。」「我們的重點是,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證最高的質量,並遵守所有法規。」

HCL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與波音公司有著牢固而長期的業務關係,我們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但是,HCL不評論我們為客戶所做的具體工作。HCL與正在調查的737 Max的問題沒有關係。」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最近進行的模擬器測試表明,波音暢銷款型中,軟體問題比想像的更嚴重。監管機構發現,飛機的一個計算機晶元在數據不堪重負的情況下,應急響應滯後。問題曝光之後,公司的股票當天下跌。

波音公司於八年前開始開發Max機型,目的是為了與對手空中客車的SE飛機競爭。參與的工程師們抱怨,項目經理們施加壓力,要求盡量減少設計上的更改,以控制時間和成本。

「波音公司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以您能想像的一切來降低成本,包括消減普吉特海灣的人員編製,因為在這裡太貴了,」一位於2017年被裁員的前波音公司的飛行控制工程師里克·盧德克(Rick Ludtke)稱。「如果從業務角度考慮,所有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可能漸漸削弱了在普吉特海灣的設計師團隊的業務能力。」

前軟體工程師Rabin回憶道,一位管理人員在一次全體會議上說,波音公司不需要高級工程師,因為它的產品很成熟。於2015年被裁的Rabin說:「這令人震驚,在一個主要參與者是幾百位高級工程師的會議里,我們被告知『是多餘的』。」

典型的噴氣客機有數百萬個零件——數百萬行代碼——波音長期以來將大部分工作交給其供應商,讓他們按照其詳細設計藍圖操作。

從2004年推出787 Dreamliner開始,波音從利潤出發,開始施行這樣的模式:向供應商提出高規格的要求,然後讓他們自行掌握設計更多零件。當時的想法是「供應商是專家,他們會為我們處理所有這些工作。」前波音公司的飛行控制軟體工程師Frank McCormick說。他後來擔任監管機構和製造商的顧問。「這完全是胡來。」

吸引海外業務,是將工作外包海外的另一個原因。2005年,為了換取印度航空的110億美元訂單,波音公司承諾向印度的公司投資17億美元。這對HCL和其他的印度軟體開發公司(如Cyient)的人員來說是一個福音,他們的工程師開始廣泛應參與美國的計算機服務業,不過當時在航空航天領域尚不突出。

製造座艙電子設備的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成為2000年開始的第一批將重要航空航天工作外包到印度的美國公司之一。同年,HCL開始在愛荷華州錫達拉皮茲市為Cedar Rapids公司測試軟體。到2010年,HCL在印度欽奈市和班加羅爾市僱用了400多名員工,為Rockwell Collins公司從事設計、開發和驗證工作。

同年,波音公司在欽奈市跟HCL合作,開設了所謂的「卓越中心」。稱這兩家公司將合作「創建對飛行測試至關重要的軟體。」 2011年,波音公司將Cyient(當時名字還叫 Infotech)公司納入「年度最佳供應商」名單,其位於海得拉巴的中心,參與了787和747-8系列的設計、應力分析和軟體工程等重要工作。

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同樣部分依賴離岸工程師。飛機製造商們表示,除了促進業務銷售外,全球設計團隊還可以全天候工作,提高效率。但是長期以來,外包一直是某些波音工程師的痛點。他們除了擔心失業,還說這帶來了一些溝通問題和工作出錯。

莫斯科的錯誤

波音公司還擴大了在莫斯科的設計中心。2006年到2010年期間作為波音公司工程師工會主席的前員工辛西婭·科爾說,在2008年與787首席工程師的一次會議上,一名工作人員抱怨,將圖紙送回俄羅斯的一個團隊18次,他們才知道煙霧探測器需要連接到電氣系統。

范斯·希爾德曼(Vance Hilderman)說:「工程學開始成為一種商品。」他與人聯合創立了一家名為TekSci的公司,該公司為航空業提供合同工程師。但是從2000年開始,他們在競爭中漸漸不敵海外競爭對手。

希爾德曼是位擁有三十年經驗的航空電子安全顧問,他最近的客戶包括波音的主要供應商。他告訴記者,美國航空公司在發展外包業務上特別激進,將30%的軟體工作轉移到了海外,而同期歐洲公司只外包了10%的業務。
由於美元堅挺,這麼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員工的成本。他說,印度的工程師每小時大約賺5美元。現在是大概9美元或10美元,相比之下,持H1B簽證的美國員工的價格是每小時35至40美元。但是他告訴客戶,由於需要監督和糾錯,外包的成本其實相當於每小時80美元。因此,他自己的公司贏回了一部分業務。

HCL最早名字是印度斯坦計算機公司(Hindustan Computers),由億萬富翁希夫·納達爾(Shiv Nadar)於1976年成立,如今的年銷售額超過86億美元。其副總裁Sukamal Banerjee表示,HCL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在美國擁有18,000名員工,在歐洲擁有15,000名員工,在計算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他說,它能贏得波音的業務不是因為價格優勢而是技術優勢他說:「我們有強大的研發背景。」

副總裁助理山姆·斯瓦羅(Sam Swaro)表示,在787飛機上,HCL為波音提供了可觀的價格——「免費」。他在6月由《航空電子國際》雜誌主辦的聖地亞哥會議上介紹了HCL的服務。他說,公司沒有要求787提前預付任何費用,而只是在幾年後根據銷售情況才要求付款。這是他提供的「創新商業模式」,可以讓同行借鑒。

787投入使用比計劃晚了三年,並在2011年超出預算數十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外包策略帶來了錯誤和損失。2015年,波音公司資深工程師丹尼斯·穆倫堡(Dennis Muilenburg)出任首席執行官後,曾表示,計劃在自己的最新飛機設計上,將更多工作帶回美國本土做。

工程師的「死水」

Max在2011年成為波音公司最暢銷的產品。但是對於雄心勃勃的工程師來說,這是「死水」,設計了767自動飛行控制裝置、現在做顧問的彼得·萊姆說。Max是對50年前的設計的更新,需要盡量減少變更,從而能讓裝配線和航空公司不用做什麼改動。他說:「對工程師而言,這種事並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贏得了Max駕駛艙顯示器合同的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公司,是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的子公司。該公司也部分依賴印度,愛荷華州和西雅圖地區的HCL工程師。聯合技術公司的發言人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飛行設備測試工作是由Cyient公司的合同工完成的。該公司前飛行測試儀器設計工程師Charles LoveJoy說,每天早上7:30,在美國的工程師會對在印度連夜趕製的圖紙進行審查。「這對我們在印度的團隊確實是挑戰,」他說。「原則上他們達到了要求,但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多項調查(包括司法部的刑事調查)正試圖弄清如何以及何時對Max的軟體做出審查決定。調查人員懷疑,在獅航和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墜毀事故中,可能由於單個感測器的錯誤數據,導致MCAS系統將飛機推向無法控制的俯衝,造成346人喪生。

Lemme說,這種設計違反了一代代波音工程師的「寧多勿少」的基本原則,而且該公司顯然從未測試過該軟體的響應功能。他說:「這是一次令人震驚的失誤。」「很多人應該想到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個人,然後問這個問題。」

波音還透露,它在2017年Max開始成批交付後不久就得知,飛行顯示軟體中的警告燈可能未被正確安裝。而該警告燈能向機組人員提示感測器有關的問題。波音公司在五月份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解釋了為何該公司當時未通知監管機構,因為工程師認為這不會引發安全問題。

聲明補充說:「公司高層領導沒有參與此次審查。」

本周二,華盛頓時間十點開始,國會對波音公司進行了內部聽證。

彭博社新聞(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6-28/boeing-s-737-max-software-outsourced-to-9-an-hour-engineers)
作者:Peter Robison(應讀者朋友的要求,特翻譯此文)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Peter Robison,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