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來源: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

看點 

美國留學越來越趨於低齡化,更多的家長在小學、初中階段就考慮把孩子送出國。但網上除了房產中介廣告外,關於這部分的信息少之又少。蘇菲媽媽是一位北京的新移民媽媽,考慮到美國K12階段可以直升高中,因此3年前決定一家遷往美國,給孩子擇一個好學校。從排名、課程到學區房,儘管碰了不少壁,但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擇校經。下文中她就將自己的故事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可以給正在迷茫的家長們一點參考。

文丨蘇菲媽媽      編輯丨李臻

2016年夏天,憑著要闖蕩美利堅的豪邁激情,聽信了「美國孩子都是玩大的,小朋友語言關很容易」的傳說,在家長沒做什麼「功課」,小朋友也沒有刻意做語言準備的情況下,我們一家就像一張白紙似的就空降美國了。

以我們有限的知識知道,美國幼兒園到高中K-12階段公立學校不同於國內紛繁複雜的升學規則,只要符合居住條件:身份合法,租房亦可,無論家長的關係、孩子的成績,即可入學後毫無例外地一路直升。

這對像我這樣在北京被「幼升小」的「學區房」扒了層皮、又被「小升初」的電腦派位搞得快神經質、再歷盡中考拼分的碾壓終於殺出重圍來到目標高中的中國父母們來說,美國升學路徑看似雲淡風輕,獨具魅力。我也屬日趨增多對美國教育心嚮往之的中國家長中的一員。

但現在來看,當時是無知者無畏。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踩過的坑真是不少,其中擇校也算個大坑了。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我們從盲目根據學校排名擇校到一年後重新搬家、跨區轉學,孩子經歷了兩個適應期:

  • 初來乍到的語言關——除了數學課,開始的其他課好則聽懂一半,糟的就明白幾個單詞;
  • 二次轉學——兩個學區之間不銜接,導致孩子的分數不被認可而分到了普通班,只能通過下一學期(年)的科目考試和選拔性考試而逆襲的曲折歷程。

初來乍到 無從下手 純以排名擇校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我們帶著孩子真正來到美國,一片茫然。

對我們來說,首先要確定公立私立的大方向。這個倒還不難,網上能查到信息:身份許可的前提下,公立免費,且「片內」居住即可入學,無入學考試要求。身為普通父母和普通娃的我們覺得,公立學校更像是經濟適用房,簡單實惠,是最佳選擇。

那接下來,具體怎麼擇校呢?在萬能的互聯網上看到的往往是房屋中介為了推銷房子而捎帶著對學校的介紹,至多就是對所居住城市的諸學區進行概述。看了很多還是無從下手。

由於本州的教育學制是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蘇菲是4級暑假從北京一所算是排名較為靠前的公立小學過來的,即將要升5年級,1年以後即上初中。

因此,我們決定按初中排名來確定對口小學。竊以為這個思路應該錯不了。

終於,幾天的嘔心瀝血後,搜索菜鳥的我算折騰明白了美國幾個學校排名的網站:美國公認的學校排名權威網站U.S.NEWS,但裡面只有高中排名,沒有初中和小學的排名。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除此之外所能查到的,只有School Digger和Niche等極少數網站有小學和初中的州排名。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所以,我滿心歡喜地選擇了州排名數一數二的初中對口的小學,然後在那個區域租了房子。拿著租賃合同和水電開通證明,加上身份證明及疫苗證明和體檢證明,就很順利地去學區做了入學登記。

跟國內需要排除萬難的入學過程相比,美國公立學校的入學輕鬆得恍若夢境。於是,我們算是邁開了美國擇校第一步。雖是一小步,也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的一大步,萬里遷徙,蘇菲終於要開始她的美國求學生涯。

盲目追求排名 不諳真相 隱患漸露

不料,等孩子上了學,在入學的欣喜慢慢褪去後,我們卻猛然意識到彷彿置身於「印度村」:小區百戶人家,華裔包括我只有3家,另兩家還分別是來自馬來西亞和越南,印度人卻至少三分之一。坊間版本是:搬走一戶白人就搬來一戶印度人。

孩子的班裡大概是40%的印度孩子,且呈不斷增多的趨勢。小區門口是一個印度超市,加上是比較新的區域、地稅低、又重視教育、黑人和西裔都少,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扎堆在此。當然華人也在增加,只是增幅遠不及印度人。

我們沒有種族歧視,但沒有想到的是印度裔學習比其他亞裔還拼,所有的課外輔導班,無論英語、數學還是辯論演講,最多的面孔就是印度孩子,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真是陷入印度「重圍」的感覺。而且印度家長們抱團互助,聽說是印度族裔內部,對關於學校、教育的各種信息傳播很透徹。

比如蘇菲在圖書館上的免費演講課,印度孩子非常認真,每次準備很充分,孩子在台上講,家長在下面錄像;免費的教練裡面,大部分是印度家長。

有次整個郡舉辦演講比賽,開會時,對比賽選拔規則不公平的質疑都來自印度家長,在我看來,這只是孩子們鍛煉的機會,少幾個孩子晉級比賽也沒所謂。他們卻錙銖必較,不放過每一次機會。

蘇菲小學裡的各類競賽,拿獎的以亞裔孩子為壓倒多數,基本上印度孩子會佔一半以上。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如果跟大量的印度孩子在同一所學校,孩子們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如果在一個靠拼補習班勝出的學校,那來美國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另外,既然跨越太平洋,萬里求學,還是要去了解最主流的美國,如果都是一群少數族裔孩子在競爭,我們算是到了「假美國」嗎?直覺告訴我,和相對多的白人孩子在同一學校,應該是更正確的選擇。

所以,不得不重新考慮擇校的問題。

重新篩選 柳暗花明 發現排名背後的玄機

為了娃,當媽的不能怕麻煩,美國都折騰過來了,還在乎轉校嗎?我給一向很怕麻煩的自己打氣,鼓起勇氣重啟網路查詢。在school digger網站,突然有了新視角:看排名只是表象,本質是要看排名背後的排名標準,通過分析你認最為重要的排名因素,從而找到你認可的排名標準項下的學校。

我發現school digger所依據的排名指標僅僅是各州自己出題的州統考成績。這是全體3-8年級學生參加的州內年度考試(我們州稱為Milestone),旨在考查學生的學習程度,考題由易到難。它算是在沒有SAT 、ACT這些統考之前,各州考察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唯一指標了。

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英語、科學和社會科學(social study),其中數學、英語是3-8年級必考,後面兩門是3、5、8年級才考。每門考試都是機考、時間3小時左右。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考試成績單上會列出考試者成績屬於差、合格、良好、優秀等四個等級的哪個,學校、學區、全州的平均成績,並根據某一統計系統,計算出考生成績在全國位列的百分比。

所以,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重視統考的學校,成績會好一些;如果不那麼在意的,自然就遜色一些。

接著,我又查了蘇菲所在初中對口高中在全州的排名,U.S.NEWS上,大概只有20名左右。

註:U.S.NEWS依據的是一套很複雜的排名系統,考察學習成績,包括州統考、SAT和ACT參與率和得分、AP或國際課程的參與度和得分;貧困學生和黑人、西裔群體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高中畢業率;大學錄取率;全職講師與學生比、學生保持率等等。這從邏輯上說不通啊,如果真的是這麼好的初中,全部生源都升入對口高中,怎麼排名反倒從名列前茅退到20名開外?難道是高中的加工能力太差,抑或是初中排名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後來,我的推測還真得到印證,聽說有的牛校不那麼在乎統考的,初中排名並不是頂尖,但同樣是這批孩子升入對口高中的,所在高中的排名卻遠超了初中排名很靠前的那批孩子升入的高中。

撥開迷霧 終於「煉」出擇校「真經」

於是乎,我開始抱著電腦,刻苦鑽研了幾天,拿出工作中抽絲剝繭的勁頭,經歷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終於有了豁然開朗之感,總結心血、划出了篩選學校的重點:

先選高中,再選對口初中和小學。

這個逆推的原因在於:一是由於美國K-12升學的直升制度,決定了你應該根據最終想要去的高中來選對口小學、初中。

從家長角度,孩子上大學雖不是終極目標,但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好高中對申請大學的影響不言而喻。像我當初那樣先去查初中排名就是本末倒置。而全州排名名列前茅的初中,對口高中卻不過爾爾的原因,全是排名指標惹的禍。

二是高中的排名指標才具有實際參考價值,不但有全州排名,還有全國的大排名。

如U.S.NEWS網站的高中排名的指標包括全國統一的標化成績SAT、ACT, AP課選修情況等,相對更加客觀、公正。

NICHE網站雖有K-12的全美排名,但學術排名是根據各州統測成績得出的,這個怎麼能有可比性呢?與其百思不得其解的研究這個排名,不如簡單直接地分析目標高中來的更正確。

三是高中排名有數家網站可供甄別,不同網站的排名標準不盡相同,提供了更多的維度去衡量。最權威的是U.S.NEWS。不像初中、小學,只有School Digger、NICHE,獨此兩家、別無分號。Great School 則是僅有評分(1-10),卻沒有排名。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選排名,應注重你最敏感在意的指標。

高中的選擇也要擦亮眼睛,要看你最敏感的指標的排名,而不能簡單地把權威網站排名靠前的學校作為目標校。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指標:

  • 1)學術(Academics)。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如果看學術,依次排名是GPA、AP和SAT。AP和SAT是可以量化比較的。所以看學校的AP和SAT在相當程度上是能說明問題的。

但是U.S.NEWS總共有四大項指標,關於AP的排名是在其中的子項裡面,SAT的排名又不能直接看到。所幸我們生活在萬能的搜索時代,SAT排名在Google裡面直接就能搜到,為了穩妥起見,至少要搜集近5年的成績,才能比較確信。

還有就是「升大學率」,這個指標只能姑妄聽之了,因為我們更看重的是升學質量,升入排名靠前的大學的比例。但是,這個指標在公立學校系統里無法直接查到。

需要提醒的是,NICHE網站的學術排名就讓人不敢恭維了,高中的排名,學術仍然沿用各州自己的統測成績,而不是全國統一的SAT、 ACT等等,連它自己都有提示,因是各州自己的成績,做比較時要慎重。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 2)各族裔比例。

我個人觀點是,如果跟那麼多亞裔拼,不如在北京乖乖呆著,反正亞裔孩子的特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補課班,跟國內有點相像。過度的競爭,弊大於利。

既然飄洋過海,還是應該體會更典型的美國文化,如果孩子以後還要繼續在美國發展,那就更應融入美國生活,畢竟這兒還是以白人為主流的社會。

從灣區最好學區搬來的鄰居就佐證了我的觀點:她孩子所在的灣區最好公立學校,亞裔(包括印度人)達到80-90%,據說,孩子的成績主要靠課外補習班勝出。

亞裔扎堆也影響了學校的風氣:給老師送禮也很風行,老師變得勢利;有的父母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和項目,孩子也成為合作者。因此,鄰居之所以搬離灣區,就是覺得那裡「太不美國」了。

但是,孩子的亞裔面孔,也不能成為絕對的少數派,那樣她缺乏族群的認同,對身心健康也不利。

我身邊的例子:朋友當初來,為了遠離扎堆的中國人,選了亞裔比例很低,學校排名中上等的中等收入區域,且直接買房就讀。孩子小學畢業來美,現在9年級,很苦悶的是沒有知心朋友,缺乏認同。

友誼和族裔認同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成長不可或缺部分;對課業繁重、活動繁多的美高黨來說,是一劑良藥。所以,孩子很孤獨,想回國。但朋友考慮到買了房子,就不願意再折騰,尤其孩子上了高中,再次轉學會涉及選課銜接,麻煩太大。

所以,平衡很重要。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我選的學校是白人60%、亞裔20%、黑人和西裔及其他20%的比例。

另外一所高中,排名更靠前,但是亞裔超過了50的比例、還有不斷提高的趨勢,據說競爭慘烈。蘇菲告訴我,她的同學稱之為「Asian  School」,也聽說了其中華裔孩子有幾個患抑鬱症的極端案例。

有不少新移民都選擇了那個高中,因為房產中介都說是頂級學區,那些家庭也就興沖沖地選了那裡。而我覺得如果上這個學校,則背離了我來美的初衷,存在競爭同質化、缺乏多樣性和美國特色不足的問題。

像我們這些新移民,在美國沒有根基、沒有人脈、沒有高大上的朋友圈,孩子的同學圈對她未來的成長就更具有意義了。

不要急於買房被套牢,租房上學,試錯成本低。

美國自由遷徙,在身份允許的前提下又是租房即可上片內公校。這個制度的合理性在於,你可以不止一次地試錯,不至於第一次選擇失誤就砸在手裡,你的成本無非是搬家和房租,對於重視教育的中國家庭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所以,美國擇校,不像在國內那麼簡單明了,看中考高考成績及尖子生比例,年年都有大排行,早被各位家長們爛熟於心。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美國公立學校,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標化考試,尤其是小學、初中,而各類機構的排名又有繁多的干擾因素,以蘇菲所在初中為例,該校在Great School上只有9分,以學業指標那項為例,儘管考試成績是10分,但學生的進步率只有7分,這是因為學校學生本來就挺好的,進步空間當然有限,還有低收入孩子的表現只有8分,在多樣性(Diversity)上得分也不高,因為少數族裔還是不夠多。

所以,選學校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眼花繚亂的排名所迷惑,根據你認為最重要的指標去選。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雖然我上述談的主要是公立學校的擇校,其實私校也是同理:

1.選擇你最看重的幾項指標進行分析排名,篩選出幾所候選學校。

一般私立學校的中文信息比較豐富,好學校也基本有定論,能一定程度上幫助鑒別。

2.登陸候選學校的官方網站搜集信息。

因為是私立學校不像公立學校,後者約束較多,需要保持政治正確(P.C.),要考慮西裔、黑人和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的幫扶;私立學校則可以擁有自身追求的個性化辦學理念。

所以家長要考慮學校的理念和辦學特色是否契合孩子的特點。比如課外活動的側重和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否匹配;孩子感興趣的學術科目是否能在那裡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培養等等。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3.分析比較之後選定2-3所目標學校,更加有針對性地讓孩子去準備申請。

可能的條件下,儘可能地訪校,增加感性認識。另外,暑假申請該目標學校的夏校,進一步了解學校。如果孩子的表現突出,甚至可以爭取到有利的推薦信,對學校申請是大有裨益的。

4.信息搜集的渠道。

U.S.NEWS沒有私立高中的排名,NICHE上有。有趣的是,它的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的學術排名,居然採用的是雙重標準,前者是州統測成績,後者就是SAT類的標化成績和大學及頂級大學的錄取率。所以,它的私立高中排名更具有參考價值。

因此,我最後是綜合了學術、各族裔比例等這幾個指標為蘇菲選擇了未來的高中,綜合排名在本州前10,學術上能達到前5名,白人佔比60%,亞裔佔比在20%左右,治安很好、高收入人群相對多的高中,並根據高中找到了對口初中。

就這樣,蘇菲不得不在上了一年,剛剛熟悉環境、好不容易有了好朋友後,萬分不情願地再次轉學去我二次選定的目標校。

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英明正確的:蘇菲在新學校就讀一年半,在經歷了第一個學期的適應後,考入了天才班、各門功課都到了她應該在的課程級別,成績也是遊刃有餘。她的狀態是快樂和自信的。

我也是發自內心的欣慰,這不枉費了我們的一番折騰。雖然孩子每天回家作業時間就是20分鐘左右,但在這樣一種愉悅的心情下學習,效率應該不錯;她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經常驕傲地談起。

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初中學生本應有的狀態,契合了我們的培養理念:有健康的三觀、健康的身體、有趣的靈魂。

現在反思我們擇校歷程,多費周折的原因就是:當初盲目單純追求初中排名的表象,不知道其實高中排名更加科學和有意義,而且排名的選擇要聚焦在你看重的指標。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總之,美國K-12學校的鑒別也是對家長的考驗,但前提是家長需要做足功課,過好擇校關。不能人云亦云地跟風選,要根據你注重的價值判斷及與自家孩子特點的匹配度來甄別。

最後對於詬病按照排名擇校的觀點,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學校之間千差萬別,尤其是美國這種多元化國家,同樣公立學校,既有像紐約史蒂文森這種升「藤(校)」比例很高的大牛校,也有高中畢業都堪憂、問題少年一籮筐的「爛」公校。

美國公校表面上不以成績論英雄,不像國內高中年年有高考光榮榜,分數和錄取學校一目了然,你在官網上查不到每個升大學的學生具體錄取情況。

那你拿什麼來甄別呢?唯有排名。排名是一個相對量化和直觀的指標。美國的排名大多是非營利第三方機構所作,相對客觀、公允。你能夠參考這些指標,選擇你最看重的項目,考慮自家孩子與之的契合度,來擇校,至少可以少走彎路。

看排名、比課程、選學區房……一位北京新移民媽媽的美國擇校「真經」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蘇菲媽媽,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