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獨家專訪 | 育兩兒進哈佛和斯坦福,助丈夫戰勝癌症(終結篇)

編者按:李俊英老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說:「13 年以前,丈夫癌症晚期, 淋巴結轉移,放療後遺症,中風, 病痛的折磨,…全家在折磨中學會感恩, 黑暗中看光明,不然無法活下去,生活是用來感恩的。我希望這篇文章的登出能給社會正能量,幫助那些在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家庭和在育兒路上辛苦摸索的家長,希望你們不要放棄,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在無求中有所得,生活終將美好!」

很早就聽聞咱亞城有一位育兒傳奇—李俊英(Linda)老師, 在丈夫罹患癌症晚期的情況下,她將兩個兒子分別送進了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光培養一個孩子進世界頂級名校已令我們欽佩不已,更何況是倆孩子?而且,大兒子Andy還曾是2009年美國喬治亞州「高中生總統獎」和「諾貝爾高中生獎」獲得者(全州僅一個男生名額),小兒子Albert曾獲Savanna學者藝術和寫作兩項金獎,剛又從15萬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今年「可口可樂」獎學金和「諾貝尓高中生獎」。於是,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如無數家長一樣對育兒真經的渴望,很榮幸採訪到了李俊英老師。由於機會難得,在採訪前我特意搜集整理了身邊很多中美家長對育兒十分關心的問題,採訪主要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為了使讀者一目了然,我將以訪談錄的形式呈現。雖然問題較多,篇幅較長,但讀完後的你一定會有所感悟。

一、關於李老師家庭和孩子的介紹

請點擊此處查看

二、關於擇校和興趣培養

請點擊此處查看

三、關於作息習慣和家長預期

四、關於名校情結和潛能開發

請點擊此處查看

五、關於孩子上名校和父母的關係

1. 您覺得孩子上名校和父母有必然關係嗎?

李俊英老師:有關係但也不是必然聯繫。不能說你投入了就一定有成效,如果沒有成效孩子該如何面對你呢?所以還是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包袱和心理壓力,不要讓他們覺得虧欠父母太多,不然他會感覺還起來很累。你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不指望賺回來的,我現在總是這樣想:孩子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你把他帶到這個社會是在造福這個社會還是禍害這個社會?你不能要求他對你無條件服從,甚至一個「不」字都不能說。他是人,具有我們擁有的一切品性,喜怒哀樂他都有,他要跟你抱怨時你也要靜心地傾聽。你要把他看成人格完整的個體,尊重他,當成鄰居家的孩子,有問題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有時別人說我們可能最不懂的是自己的孩子,距離近並不代表你們的心也很近。有時跟孩子產生分歧時,你想說服他,他想說服,這時就會產生傷害,所以冷靜一下,過後事情就會變小一點,盡量跟孩子多親近。我們做家長的其實並不是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我們有時工作繁忙,焦頭爛額時也會抱怨。所以要多多理解孩子,寬容他們。

李老師丈夫(左)、老二Albert(中)、李老師(右)

2. 父母的教育程度對孩子讀名校的影響大嗎?如果父母學歷很普通呢?

李老師:其實我和我先生也不是特別了不得的名校畢業。學歷只是一張紙,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神聖。有時我們家人會互相調侃自嘲自己只是三流學校畢業的。呵呵~我們家把這種比較神秘的話題看得很輕鬆,用自嘲的方式緩解孩子的壓力。我爸爸是清華畢業的,我們兄弟姐妹都沒有在學歷上超越他,但我爸爸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子女就不如自己。

不過我覺得我曾經學醫的背景對從生理結構上分析教育孩子還是有幫助的。比如孩子青春叛逆期頂撞家長,我覺得可能並不是孩子故意的,這也和孩子生長期荷爾蒙分泌和大腦發育有關係。當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夠健全,再加上外界的壓力和對自身期待等內外因素綜合在一起的時候,孩子有時會爆發一下。所以孩子頂撞你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你或有多恨你,當他靜下來時自己也會反省,但頂撞你的時刻他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其實美國的孩子,特別是好學校的孩子比中國孩子壓力更大,他們活動多,機會也多,大家都想抓住機會,所以必須拚命往前奔跑。美國學生閱讀的深度也是大大超於國內的,經常還要做研究 寫洋洋洒洒好幾頁的論文,所以孩子壓力是很大的,我們要多多理解他們。

矛盾一定是存在的,解決辦法也不一定是完美的。有一點很適用:把自己家的孩子當成鄰居家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這樣他要是冒犯你了你只會覺得他不懂事,不會去計較。自己家的孩子你就會用放大鏡去看他,渴求他完美。如果你把他看成社會中的一員,你要做的只是給他一些勸導,他能聽多少是他的事情,這就沒太大問題了。

很多朋友都說我先生患癌症時孩子都沒出現精神上的問題,也沒因為擔心或壓抑而退學實在幸運。我覺得對先生患病這件事要一分為二來看,正因為先生患重病了,所以我們把精力都放在照顧先生上而沒精力跟孩子去糾結。如果孩子學習業餘的東西跟我們發生了衝突,我們就說保爸爸,把精神都用來對付爸爸的病,其他還有什麼好糾結的呢?

我一直在做人生的取和舍,這很不容易。

六、關於培養專註力和學習自覺性

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和學習興趣?

李老師:我家老二學習就不專註。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剛開始是需要陪伴孩子,跟他一起學習一起讀書,剛起步時家長是要引導和陪伴,之後孩子自然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當他打好了基礎比你學習還快。

2.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家長有必要陪娃寫作業等等嗎)?

李老師:父母親剛開始要了解你孩子在目前的年齡段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結構(讀寫能力、科學、數學等基礎的知識),這是父母親需要做的功課。特別是啟蒙的時候,多去圖書館、書店借書買書讀;你要多安排時間和孩子一起讀,要多多陪伴他。

我以前考醫生執照的時候,去圖書館就把Andy帶上,我就在那兒刷醫生考試的題目,他就在那兒自己看書,很快樂,這就給他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為什麼會叫「書香門第」?因為書是香的,那是一種享受書香的美好感覺,讓孩子愛上這種感覺很重要。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很痛苦的事。一旦孩子上道了,培養好了這種學習自覺性,家長就不用天天陪了。但剛開始的時候需要陪,要跟孩子一起讀書。記住你不要讓孩子感覺你在陪他,而要讓他感覺你也很享受,這很重要!

我爸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給孩子講知識的時候很耐心,一點也不枯燥。你跟孩子一起讀書要裝作跟他們一樣不懂,很天真的樣子, 我爸爸就可以做到。他作為大學教授,總在孩子面前裝作不懂,經常會說「哎呀,你懂呀,那你教爺爺吧!」,你都看不出他是在裝不懂,有點像老頑童的心態。但我先生會站在制高點去說「你這都不懂」。我家孩子小時候做不出題目,我爸爸會說「哎喲,我這個也不懂,我要去查一下啊,明天再跟你一起討論」 其實他懂得很。 有時他會說「這個爺爺今天沒給你講清楚,那我們明天再溫習一下」,他不會讓孩子覺得尷尬,孩子跟他在一起不會有壓力。

我總說自己是C學生,讓孩子沒有壓力。老二經常跟他的小夥伴說「連我媽媽這種C 學生都能找到現在的工作,我們都沒問題的,不要擔心」。後來比他大的一個小夥伴對他說 「你媽說自己是C 學生是讓你沒有壓力,你知道嗎?我媽媽總說她是A學生時把我們氣死了。

所以在孩子面前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點,特別是當孩子小時各方面不理想的時候,你說你是A學生就等於把他逼到狹縫裡去生存,他會很難受的。所以剛開始你要看孩子是什麼水平,然後讓他感覺你是他的夥伴跟他在一個水平上,這樣他就不會那麼難受。

七、關於學習方法和上輔導班

1. 您覺得有什麼特別適用的好學習方法嗎?

李老師:我注意觀察到我家老大學習,那是一種很快樂很享受的過程,不管學什麼他都堅信自己學得好,這種自信心是他克服一切學習困難的法寶。學習內容是不斷變化更新的,但自信心和對知識的渴望是不變的。

一生都要不斷學習,不只是為了上好大學,我們還要學習做人,學習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學習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和自我解脫駕馭生活的能力等這都需要學習。一個人要對學習有渴望並享受。

2. 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呢?介於B和C之間的孩子怎麼辦呢?

李老師: 我也在深層次考慮這個問題,我覺得可能是孩子心靈的窗戶沒打開,有社會、家長和孩子自身這三方面原因。

明確學習的目的是最重要的,做最好的你自己是學習的目的。這是精神上的追求,你對自己一直要有這種要求。父母親可能並不懂你,可能是虎爸虎媽,但學習是為你自己。當孩子將這種意識轉化為主觀能動性,他的學習動力和效率都會提升。這樣被我引導過的孩子大多都取得了進步甚至像變了一個人,這樣比拚命壓制,強迫要好。

我曾在這些孩子身上做過試驗去貫徹我的理念。我跟他們說「你現在看你讀書是為了上大學,是為了父母,是為了在同學間有好感覺,但在深層次來看,這個學習是一種能力,你一生都需要用,你現在的學習是為了讓今後的生活更輕鬆,跟光宗耀祖沒有太大關係,跟你自己被別人肯定也沒有太大關係,提升自己的學習習慣,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學習就像吃營養品,讓自己以後駕馭生活的能力更強。學習對於一個人的意義不一定能通過標化考試反映出來,也不一定能通過申請大學表現出來。你現在學的東西可能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會派上用場,那時的你會感謝你現在學到的東西。即使是十年以後才用得到的東西,但只要你不斷學習,你的明天一定比今天好,你不要跟別人比,你是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活是學習的最重要動力。」

3. 如果想讓孩子讀名校,上各種輔導班是不是有必要?如閱讀、寫作、數學等。

李老師:我家的老二閱讀和寫作都上過輔導班,他是覺得學校的閱讀和寫作量不夠,哥哥的寫作方法教得非常好。因為老大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寫手,他能拿到很難獲得的獎學金就是靠寫作,包括拿到總統獎也是最後靠一篇文章,他在哈佛寫一些經濟系的論文都是A或A+,他真的很會寫作。

上一些輔導班,特別是聽好老師的講座,對提高閱讀和寫作技巧還是很有幫助的。包括標化考試也要考一些寫作,他都會告訴你怎麼去寫,怎麼在一二十分鐘內寫出東西來。

數學的話,如果孩子不反感多學學沒問題。如果孩子很反感我就覺得沒必要去逼迫孩子學,因為他們在學校也會學到很多。

八、培養孩子的一些建議

1. 孩子學習是門門成績平均好,還是一門成績獨秀好?

李老師:最好都好。像閱讀、數學、科學等科目一般很少有孩子是某一門特別好而另外一門差的。我家老大說現在的科學和數學也都重閱讀,閱讀好了這兩門不會差。所以閱讀是基石。一門成績獨秀的話,除非能到得奧林匹克獎的程度,如果數學、科學能得奧林匹克獎那閱讀也不會差,因為很多題目是要讀懂了才能做,而且要讀得快。

2. 要上好大學是不是要拿一堆獎牌和證書?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李老師:這個要看具體情況。我家老大是拿了一些硬東西,如州里第一、全國比賽的獎勵等。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標化考試、GPA、老師的推薦信、你得的獎項、領導才能,這幾個方面都很重要。

3. 除書本課堂外,父母最該提升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家長應如何做呢?

李老師:我覺得學習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很重要。但每個孩子不一樣,天資不一樣,性格也不同。不能拿別人的長處來比自己孩子的短處。有的孩子很善於交際,不用教天生就會,但學習就不能那麼集中。有的孩子是「宅男型」,很專註於學習但接人待物方面就沒那麼強。這個時候你就要肯定他的長處,提醒他注意自己不足的方面要努力提高。但你要把握分寸,不可能要求孩子盡善盡美。

我家兩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不錯,這跟我們刻意培養有很大關係。

4. 名校都要求孩子各項都是非常優秀,您的孩子在學校里參加了哪些社團?您覺得哪些是孩子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李老師:我家老二參加了跑步、籃球、乒乓球、報社;老大是參加百科競賽、科學俱樂部、電腦俱樂部。電腦俱樂部是他創立的。

技能這個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來看,不能把A孩子的套到B孩子身上。剛開始根據孩子的興趣都可以試一下,然後做選擇。做選擇的時候要理性,你要看他的時間和精力,不能說別人會的你都要學。因為有的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是覺得輕鬆,如果你的孩子學得不那麼輕鬆而你又不做出選擇,你和孩子就都會痛苦的。

5. 您覺得培養孩子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平時要特別注重哪些細節?有什麼是需要堅持的?有什麼是要避免的?

李老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交流,你能夠理解他,平等地對待他,包括他低谷的時候。要避免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差的時候你覺得羞愧,好的時候覺得特別榮耀。父母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他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屬於這個社會而不屬於我們,所以要尊重他。你對待朋友的態度應該用來對待孩子,你對朋友說錯話了你還會說對不起呢!

6. 如何加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李老師: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很好的方法;多讀一些書,通過讀書,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寫作也能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段落之間都要有邏輯聯繫。

7. 我們的小孩是生在美國的中國孩子,怎樣來看待他對中國和美國的定位?怎樣來權衡他的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怎樣能有機結合?

李老師:在美國出生的孩子絕大多數思維方式都是美國式的,如果我們不接受這個事實將會和孩子有很多衝突。雖然你的孩子會講中文,但你要把他看成你的美國同事來相處。我們經常會給他講一些成語讓他說是什麼意思,還有中華傳統美德中的節儉、勤勞、感恩、助人為樂等等。他覺得你講得挺有道理就能夠吸收進去。

他的中文講得也很好,小時候經常跟家裡的老人講中文,在家裡不管他聽不聽得懂,都一定要堅持跟他講中文,要給他多創造中文語言環境。不要因為他聽不懂就遷就他,一兩句聽不懂沒關係的。

8. 孩子遇到瓶頸的時候怎樣去陪伴他?

李老師:小孩子有小時的煩惱,長大了也有大時的煩惱。你要學會分析最差的情況會出現什麼,然後做到能坦然面對最差的情況。比如我家老二腿受傷做手術,最差的情況是可能這一學期都沒法去上課了,甚至可能要休學一年。面對這種情況老二當時非常緊張。我們安慰他說「沒那麼糟糕,如果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陪伴你一起承受,不要相互指責。不就是一年嘛,這在人漫長的一生中不算什麼,一年正好也休息一下,你也學得很累了,可能上帝覺得你太累了想讓你休息一下」。最壞的跟他講清楚了他就沒那麼恐懼了,這就是瓶頸的時候。他那時很難過,我們自己也很擔心,那麼我們自己首先心態調整好了再去幫他調整。

所以把最黑暗的東西先想明白,自己先說服自己接受了再去幫助孩子接受。指責、埋怨沒有用,偶爾換個方式活一下也不見得是壞事啊,相信天下沒有白流的汗!

老二Albert在長跑比賽

9. 孩子整個高中階段是不是都很忙?

李老師:高中階段不光孩子很忙,家長也很忙。老二每個月一版報紙,還有各種標化考試。我經常跟很多家長說一定要有取捨,孩子是為他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你,他做事情的目的是高興,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對自我的認可。你若要他面面俱到他做不好就會自我否定,他否定了自己然後再否定你。所以一定要取捨,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別人做得好不代表他做得好,上帝給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10. 孩子膽小沒主見,應如何改善?

李老師:我家老大有主見;老二小時候沒主見,但高中時什麼都自己拿主意。這個問題不用過度糾結,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以後會越來越有主見的。

11.您從沒給孩子過多的心理壓力吧?

李老師:是的,我還經常在心理上疏導他們,孩子會有他自己的壓力,他們的競爭很激烈,譬如當主編就沒那麼容易,一個組裡就有60幾個孩子很善於寫作。當孩子告訴你他的壓力時你要幫他疏通。青春期心理問題比較多,我覺得人生一定要跟自己比,每天挑戰自己,昨天做不到的今天能做到就是快樂。

我覺得心理健康很重要,即使表面陽光型的孩子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有篇文章說學會獨處的大人或孩子,他們內心的定力是很強的。有不少媽媽跟我訴苦,說很擔心孩子不善於社交會太宅。後來我就跟那些孩子交流,給他們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讓他們分析作者寫作的角度。我覺得孩子們並不像他們媽媽所說的那樣宅,孩子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多注意觀察孩子本身在想什麼,做什麼。如果孩子在做他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只要不是發獃發傻就不要過於擔心。

12. 您會拿兩個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或兩個孩子之間互相比較嗎?

李老師:我們很少拿孩子跟別人比,他們很不喜歡,我們也很少這麼做。但有時不經意間拿他們跟別人比了,他們會很敏感,反應很強烈,我們就馬上打住,還要跟他們真誠道歉。家長做錯了事情也要真誠道歉並及時補救。兩個孩子之間也不會比,老二的興趣和特長跟哥哥不太一樣,拿來跟哥哥比是肯定行不通的。拿哥哥的東西去要求弟弟,弟弟會受不了,他會活得很累。所以我們經常會跟弟弟說「你就是你,做你自己。」

九、關於孩子叛逆期

1. 孩子在叛逆期間,家長應如何看待和處理和孩子間的問題或矛盾?

李老師:這個問題很多人問,我們自己也在經歷。我家老大幾乎沒有叛逆期。老二有些叛逆。

我們總結了一個方法,就是要學會把最差的情況想明白,我和先生時常能坦然下來想最差能差到什麼狀態,如果最差的狀況發生了,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麼想就不會那麼恐懼了。我覺得生活跟心態有很大關係,跟你身邊的人沒有關係。當你能想到最差的情況,你是否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得與失,高與低。你和自己的關係處理好了才能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

當和孩子發生矛盾,要冷靜一下,讓時間去解決。我先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急於說服孩子,他認為只有去說服孩子才是盡到了父母親的職責,可你越盡職,孩子就越不領情。還不如你有時就說「我已盡我的能力了,我說服不了你了」,然後約著朋友出去散散步、看看電影、吃個飯緩解一下。孩子並不是你的一切,你把他當成你的一切,他就會把你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你只給予他生活1/5的地位,然後過好這剩下的4/5。過好了再去看那1/5,可能你不需要說什麼孩子自己就想通了。

2. 如果孩子不聽你們的,在你們勸說後仍然堅持他的,你們會怎麼辦?

 李老師:我們就讓他自己去碰壁,我們也很坦然,因為我們說了沒用,當他自己去碰壁的時候就不好意思吭聲了。哪怕孩子做的是蠢得要命的決定,他堅持不回頭就讓他自己去做,有時甚至會浪費錢,浪費時間你也讓他去做。浪費錢和浪費時間表面上看是失去,最後得到的東西會比你浪費的時間和錢還值。以前只聽別人說過,但後來運用到自己身上覺得很有道理。

十、關於家庭關係

1. 你們家的家庭氛圍一定很和諧吧?

李老師:我們家也吵架,不過吵完後大家都謙卑下來。有時候也吵得很激烈,但我們家有個特點:雖然都是有個性的人,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都能走到一起來。 個性最強的是老大,但最先低頭的也是他,因為他最想把事情做成,所以他必須低頭。如果他太強了就傷害到別人,他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經常要先低頭。他低頭的方式就是像沒事似的,他不是嘴甜的那種人。但對待弟弟真是有大愛,不管弟弟怎麼反對他,說他不好,他都不會計較。他還幫助弟弟學習,規劃他的發展,而且弟弟還不一定領情,但只要弟弟還繼續跟他一起學習,他根本不計較,他的心胸很寬廣。

2. 你們家如果爆發了家庭矛盾,是如何處理的呢?

李老師:要說跟孩子之間沒有矛盾也是不可能的。有時對孩子講話尺度過了也會吵起來,但我喜歡從衝突中學習,然後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會經常反思。我覺得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在於他不做錯事,而在於他做錯事後能夠靜下來分析總結,避免下次再犯,這是做父母親一個很大的智慧。有時孩子犯錯誤不要馬上跟他對立來激化矛盾,而是自己先定住,平和地將矛盾解決好,然後讓它過去吧,不要再糾結,雙方也不要自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3. 你們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嗎?

李老師:這個確實要向西方人學習,最好不要當著孩子面吵架。我們中國人比較直率,吵架經常不分場合,但不是為了錢財,主要是教育小孩,不過吵過了就不要記恨。就如聖經上說的「當天吵架不帶到第二天」,他沒有說永遠不吵架。吵架是避免不了的,不要記恨變成仇恨。

4. 中國家庭一般推崇慈母嚴父,在您家裡教育孩子時是如何分工的?您建議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父母應該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老師:我家是先生在孩子心平氣和的時候可以講道理,出現大的摩擦時就得我來講,而且效果還可以。我一般不拘於小事,我會把小事上升到生活的哲理,然後再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有時也會犯一些愚蠢的錯誤,但我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不斷升華自己的靈魂,我覺得升華自己的靈魂是生命的意義和最高目標。我會努力去工作,努力給自己創造好一點的生活條件,但如果生活很艱難,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我也會讓我的靈魂有一個自由的空間,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我一般不自我折磨。我覺得當心靜下來的時候看周圍一切事物就會覺得很和諧,哪怕有時候孩子煩躁不安,跟你抱怨。

我在書房掛了一個座右銘:Life is for celebrating(生命是為了慶祝)。我跟先生說生活本來就是不平等,你不需要反應太強烈,好也好,壞也好,好沒那麼好,壞也沒那麼壞。好的時候不要太得意,實際上這個好不是你創造的,是神給你的,是神的大能,是他的作為不是你的作為。我也跟老二說,你能上斯坦福是神的作為,不是你的作為。我們人很渺小,都做不了這些事,是神憐憫你,在你這麼困難的時候不放棄你。我現在就通過這些方式不斷傳達我的思想,跟他們分享我的人生觀,他們現在也開始慢慢相信我說的話。

我時常也跟先生說孩子上哈佛也好,斯坦福也好,如果人家讓我們去分享育兒經驗,我的著眼點是我們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還能有這種比較好的結果真應該慶幸,我們要用這去鼓勵那些在掙扎中的人,放棄希望的人,給他們一點點信心,而不是借這個機會來招搖自己,這樣我的心靈才能平靜。過度高興也是一種傷害,糟糕的時候其實有平安,福禍相依。你必須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

好也好,壞也好都跟生活共存,我一直這麼想,這才是教育的精髓。你的孩子不管是笨還是聰明,你能做的就是把笨得極度的孩子變到中度,笨到中度的變到輕度,輕度變到聰明。我爸爸曾跟我說「老二就沒有老大聰明,我教了他多少遍,他就在那裡玩,一句都沒聽進去」,我就說「我的目標就是讓他不要到社保的階層去謀生,能讓他有個生存的能力」。這實際上就是自我安慰,先給自己找到一個最低點,只要把最低點達到就很好啦,社保問題解決了,然後繼續往前走,哈哈~現在再跟老二洗腦說「等到大學去了你會發現一大堆都是聰明得不學習就能考A的人,所以你不要驚訝,你沒有那麼強也沒那麼差」,我先給他打個預防針,不然他去了大學以後會失落。

5. 可能您對孩子的影響會遠遠大於您先生?

李老師:對,我先生有時候在我沒時間坐下來陪孩子的時候就陪孩子看看書,提提問題,複習一下等等,盡他能力去做點事吧!你指望多了就失望大,所以指望不了太多,他自己的身體已經是泥菩薩過江,所以要有好的心態。上帝給了別人10種顏料,給你的就3種顏料,那你就用好這3種顏料畫出一幅還不錯的畫吧。

很多媽媽自己心態沒調整好,抱怨日子過得太苦了,你自己心態沒調整好怎麼去調整孩子的心態?孩子比先生複雜多了。先生慢慢走向老年,可孩子才十幾歲,未來都是他們的,你看到他們在掙扎你難過呀!所以你真的為了大局不要計較跟先生的關係。

6. 您覺得在一個家庭中是母親扮演慈愛的角色好還是嚴厲的角色好?

李老師:有六年時間是老大和爸爸都不在家,我單獨作戰一個人面對老二的青春叛逆期,所以紅臉白臉都是我。我還是把最壞的結果想清楚了,那時我的目標就是不讓老二離家出走。如果管教過嚴了他離家出走是誰都拉不住的,所以只要他不出走,生活還能繼續就是我的目標。至於其他東西,如考試成績等都可以慢慢再來梳理。

李老師和老二Albert

7. 您是不是覺得民主的家庭氛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李老師:是的,和專制家庭比起來民主的家庭氛圍可能對孩子更有效一些。我們見得比較多,相對來說民主是要好一些。

8. 家裡是不是要有一個人很兇,讓孩子怕?

李老師:我覺得要平等,還有你的「凶」不要隨便用,偶爾用一下管用,用多了孩子們就不在乎了。

有特別不可理喻的事情發生時要凶一下。但如果是得個D這種情況,你就不能凶,而要安靜下來問他為什麼,是怎麼發生的。他得了D本身就很難過,這時你要問他「我們能談談嗎? 是什麼問題?是課沒聽懂?我怎麼幫你?」這比你凶他一下效果要好,他會覺得做了這麼難堪的事情都依然能被父母親接受 ,他自己會覺得不好意思。當然,有時你本來計劃要溫和地問,結果一下按捺不住情緒就跳起來了,我們也有過這種經歷,那麼就要一個人紅臉一個人白臉,兩人要打配合。

9. 您自己也有工作,也不輕鬆,那您是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孩子的培養和自己的事業呢?

李老師:我把工作看作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儘管我自己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但我的孩子很少會看到我咆哮、抱怨。可能有時會不經意,但我一意識到馬上打住。我盡量給孩子樹立榜樣不去抱怨。我經常會跟孩子說生活不可能永遠是放鬆的狀態,鬆弛有度對人生才是更完美的。教育孩子方面,我最在乎的是他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沒有對學校有特別高的期望和苛刻的要求。我要求他們好好學習,享受生活,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和完善,而不是只將考一個好學校作為人生奮鬥的終點。我經常跟孩子說「學到的知識會跟你一生,包括生活的技能和其他技能的發揮。而大學的好壞不能定義你,你的自信應該來源於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學校。」

人的精力很有限,精力只能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有幾件事一定不能做:抱怨、攀比、妒忌,愛虛名,愛面子,這些只會浪費精力。要時刻保持精神的平靜,才能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

採訪後記:

 李俊英老師告訴我,當全家得知他先生身患癌症晚期和腦梗塞,可能只能存活3-6個月的時候,猶如晴天霹靂,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但很快李老師靜下心來調整好心態,一邊安慰鼓勵先生,幫先生重樹信心對抗病魔;一邊照顧安頓好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就這樣在近6年的「抗爭」中,先生的病終於逐漸康復,孩子們的生活也在平穩中向前推進。走過了那段最苦難時期的李老師衷心希望她的這段經歷能像黑夜中的明燈,照亮那些在生活中也遭遇挫折和痛苦的家庭,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堅強地克服困難,迎接光明和未來。

整個採訪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了7個小時,其間李老師妙語連珠,深入淺出,經常讓我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之感,加上她爽朗的笑聲和幽默的話語,充分展現了她過人的智慧和強大的人格魅力,令我深深折服,我相信她所具備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一定也是培養出優秀孩子的重要因素。非常感謝李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的採訪,並耐心細緻地回答了我搜集的這麼多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傳經送寶,傾囊相授,著實令我受益匪淺。也衷心希望所有看完此訪談錄的家長們也和我一樣大受裨益。

作者採訪李老師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溪林

不愛品茶的旅者不是好漢語教師~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