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若敏:母親的傳奇

《送別母親的那一幕(4):傳奇一生》

若敏

人世間,本沒有永遠的不分離。就像晨昏的交替,四季的輪迴,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兩周,我會不時地回憶著曾經的美好,細數著相伴的時刻,母親,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在過往的歲月里,是最溫暖的依靠,最情深的偎依。感恩母親一直在我的璀璨年華里陪伴,耳濡目染母親的善良和睿智,感悟生活,省思內心。母親對金錢和名利都看得很淡,她說,「這些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必糾結。」言傳身教的母親,常常教導我,許下的諾言,要踏實地去做,如果有能力,就去幫助別人。沒有能力,也絕不要勉強自己,快樂地活好每一天更重要,無論走到哪裡,記得帶上自己的陽光,照亮別人,溫暖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是感恩和珍惜,關心家人和善待朋友。無論經歷過多少美或不美的歲月,母親一直是從容淡定,不急不徐,以最真實的自己,創造出最好的生活樣式。我何其幸運,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母親的一生充滿了傳奇,1936年9月23日出生於福建福州,後隨父母遷居於印度尼西亞。據母親說,大舅伯權於1951年回國讀書,後來考進北京醫學院,他寫信告知生活在印尼的弟弟妹妹們,新中國氣象萬千,為了建設新中國,應該回國讀高中上大學。

於是,母親於1953年回國在南京四女中讀書,結識了不少閨蜜,並成為一生的摯友,母親曾多次提到閨蜜王亞祥阿姨,王阿姨的父母對待母親如親女兒一般,疼愛有加,在南京生活的九年里,王阿姨的家,也就是母親的家,常常可以吃到美味佳肴。一起從印尼回國的王美宋阿姨,後來去了羽毛球隊,嫁給了著名教練陳福壽,後來,母親每次去北京,都要與王美宋阿姨小聚一次。從新加坡回國的僑生沈偉民阿姨,在中學與母親形影不離,她們的合影最多,沈阿姨大學畢業後,響應支邊的號召,主動申請去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所工作,把青春獻給了邊疆。母親退休後,在昆明世博會那一年,專門去雲南看望沈阿姨。還有黃冠蘭阿姨,每次去上海,都住在黃阿姨家裡,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那一年,王亞祥和黃冠蘭阿姨陪著母親,一起在世博會遊玩。這些阿姨們一直與母親有聯繫,母親身體好的時候,每次回國都會與他們相聚。

隨後,在南京讀大學時,又結識了幾位非常要好的閨蜜。黎志文阿姨是最好的朋友,她們曾一起被選到北京做講解員,黎阿姨的家在南京,也常常帶媽媽回去,享受家庭般的溫暖。母親與黎阿姨非常有緣分,文革時,黎阿姨全家到了大連,到中山廣場的人民銀行打聽母親的下落,母親正好在此,接黎阿姨回家吃頓飯。1972年,我們全家搬遷至武漢,與在武漢工學院工作的陶伯伯和黎阿姨再次相逢,雖然一個在漢口,一個在武昌,兩家還是經常走動。直到陶伯伯和黎阿姨移民美國。

母親1994年到美國以後,接到黎阿姨的邀請,我們全家在感恩節飛到加州舊金山與他們相聚。2003年,陶伯伯與黎阿姨飛到亞特蘭大。2005年母親又飛到加州與他們小住一段。母親生病的這些年,黎阿姨和陶伯伯經常在電話里鼓勵母親勇敢地面對疾病。我常常為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所感動。

父母的愛情,充滿了傳奇色彩。1953年,母親回國時是一位美麗快樂的女生,雖然離開了印尼的家,可是她有很多的閨蜜好朋友。她的照片曾經被放大,放在南京新街口照相館的櫥窗里。據說,父親看到照片就被母親燦爛的笑容所打動,當母親的大學與父親的軍校召開聯合舞會的時候,父親見到真人,一見鍾情,展開了密集的追求。當時,母親的幾位好友也都與軍校生談起了戀愛。

當兩人正墜入愛河的時候,父親的領導找他談話了,不外乎是母親是印尼歸僑,全家都在海外,你是從事機密工作的,不能與有海外關係的人結婚等等。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炸響在兩個相愛的人中間。父親面臨著痛苦的抉擇,要麼離開部隊,要麼離開母親。而這兩個選擇都是他不願意麵對的。看到心愛的人痛苦,母親的心也在痛,她馬上寫信給在印尼的外公。

此時,外公正好帶領一個印尼華僑觀光團回國,作為團長的他,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外公與總理談到母親戀愛受阻之事,並將母親寫的信件交給了總理。沒想到,幾周後總理親自作了批示,部隊馬上通知父親讓他交結婚報告,就這樣總理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父母其實非常幸運,因為母親的幾位僑生好友,都不得不與軍校的戀人分手。幸虧他們結婚了,要不就沒有我了,我常常在心底里感謝他們的姻緣。

1959年5月1日與父親在南京結婚。在南京工作過幾年。1962年隨父親調動,到大連工作。1972年又隨父親搬遷至武漢工作。1994年退休後,赴美國與女兒一家團聚,協助撫養兩個外孫,共享天倫之樂。

我有幾位閨蜜,都特別喜歡我母親,中學閨蜜黃向回憶道:「今天特別想聊聊我童年記憶中的陳阿姨,送上我對她的思念。我是在1974年認識的陳阿姨,因為我與若敏是同學,又住同一棟樓,所以就認識了她的媽媽。她與其他人的媽媽特別的不一樣,有幾件事情讓我對她印象深刻。

第一次到若敏家做客,她媽媽就非常的熱情,給我們炒了花飯,用盤子盛好了端上來,我驚訝極了,後來才知道陳阿姨是印尼華僑,有很多外國人的生活習慣,其實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的印尼炒飯。

 

後來我們經常在路上遇見,每次看到我,她都把我當做一個大人一樣的對待,親熱的噓寒問暖,讓我受寵若驚,因為在我的周圍,沒有哪個大人會這麼重視和尊重我,所以我經常對若敏說,你媽媽是我見到的世界上最好的媽媽!長大後我發現她對誰都很好,竭盡全力幫助周圍的人 ,朋友眾多。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陳阿姨的穿著打扮,尖尖的藕荷色小跟鞋,精緻的包包,梳的一絲不苟的頭髮,雅緻的衣服,配上她熱情的笑臉,真的是童年灰暗生活中靚麗的風景線。

小時候我們小夥伴曾經在一起喜歡說別人的壞話,但若敏從來不說,她只說別人的好,我當時很好奇,她怎麼可以做的這麼好,而我們做不到?長大後我也做了母親,才知道,如果一個母親情緒穩定的對待孩子,經常誇獎他,而不是粗暴的對待他,那麼孩子也會用善意對待他周圍的人。

陳阿姨是一個智慧的母親,培養的兩孩子都很優秀。他們的家庭都非常的幸福,都是母親陳阿姨給他們帶來的福氣。

前幾天,我看了若敏寫給媽媽的《告別母親》的一首詩,深受感動,她們母女之間深厚的感情,讓母親的生命在懷念中延續。感謝陳阿姨讓我從小就看到了好母親的榜樣,感謝她曾經給我的溫暖和愛。」

非常感謝黃向的回憶,記憶里母親永遠是溫柔微笑地平等待人,如她常常教導我們的,把最好的給別人。

自2014年母親由於靜脈血栓導致摔跤骨折住院後,又做了脊椎骨折修復手術,在醫院經歷了四個月的康復治療。當時,我還在公司全職上班,為了讓母親吃到可口的飯菜,我每天下班後,開車單程40分鐘去送飯,等到醫院8點關門後再回來。有一次回來的路上太困了,我竟然睡著了,差一點出了車禍。後來,為了照顧母親,我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全職工作,每天花時間陪伴她進行康復訓練和為她烹飪可口的飯菜,這成為我的另一份工作。

2016年9月,母親中風後再次住進康復醫院,我幾乎每天都過去看望和陪伴她,為她送去飯菜。2017年6月的腦溢血後,她只能吃糊糊,不能吃正常食物。我依然每天去給她喂水喂飯,陪她聊天。醫院的護士護工對我說,「從來沒有一個子女如你一樣,每天過來陪伴。我們都很感動。」對我而言,這些年的陪伴,也是我的幸福時光,聽她回憶往事,聊聊天,感覺無比的親密,現在想起,無比珍貴。

母親生平照片演示是令人心碎的時刻,每一張照片,都讓我拾起溫婉的記憶,裡面有豆蔻年華的美麗少女,也有母親從印尼回國前,與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十個兄弟姐妹,真是一個大家庭。

與父親的結婚照,如電影明星一般。母親抱著我在大連的星海公園門前,那時,我才1歲。最讓人難忘的1968年的合影,那時,我正在換牙,攝影師讓我笑一笑,我只好抿著嘴笑。還有父親又發了新軍裝,我們全家在涼台上的合影。來到美國,相擁著兩個外孫,他們都很愛一手把他們帶大的阿媽。她如一縷陽光,照耀和溫暖著身邊的親朋好友。她一直是忙碌著的,為兒女,為孫輩。在她身體好的時候,我們全家的旅行一直有她陪伴,每年的腳步不停。

我們與母親一起去過很多地方,尼亞加拉大瀑布,加拿大的多倫多、千島湖、渥太華和蒙特利爾,舊金山去斯坦福大學、金門大橋,還去了大峽谷和賭城拉斯維加斯,洛杉磯,聖地亞哥。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德州的休斯頓。1997年搬到亞特蘭大以後,三次聖誕節的佛羅里達迪斯尼樂園,黃石公園,拱橋公園,鹽湖城和重返大峽谷,北卡的海灘,南卡的海島,希爾頓小島、大煙山國家公園等等。

記得2006年去義大利和英國,年過70的母親,還健步如飛,行走在羅馬的大街小巷,徘徊在倫敦的博物館。我們去黃石公園,大峽谷和拱橋國家公園,翻山越嶺,她都不落下。在梵蒂岡,登頂的階梯很長,她沒有歇一下,就走到最頂上。

她喜歡坐游輪,尤其是身體不好的時候,走路變得很難。我們帶著她坐過4次游輪。最後一次旅行,是2015年與哥嫂一起,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去了迪斯尼樂園,坐了加勒比海游輪。不論是春暖花開,還是夏花浪漫,秋果累累,冬雪綿綿,母親在照片里一直都是微笑著,她喜歡旅遊,喜歡看著外面的世界。

母親珍愛生命的熱情,在我的心中種滿了花朵。至今,我最喜歡的事情,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可見,母親對我的影響極深。

母親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1994年赴美探親後,開始參加教會活動,感受到主的召喚,神的教誨,2005年12月在Johnson Ferry  Baptist Church受洗,成為基督徒。母親多次在中美兩國穿梭奔波,直到2010年以後,在美國定居。

她在教堂里受洗的照片讓人震撼,一身白衣,宛如天使在微笑著。展示的照片里,看不到人生中的挫折坎坷,病痛折磨。看到的是對人生滿滿地愛。她對愛和美的堅持,讓生命得到最優美的體現。在彩虹中心,她喜歡玩賓果遊戲,由於對數字敏感,她常常很自豪地告訴我,她贏了幾回。有一張照片,就是正在玩遊戲的瞬間。

母親在病重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抱怨人生,她一直告訴我,她很知足,也很感恩,這輩子沒有什麼遺憾,享受到該享受的一切,已經準備好與在天國的父母,我的父親相見。我驚訝她的鎮定和從容,睿智和安寧。50多年來,與母親的相伴,母親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樣 。

「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時光荏苒,舉頭仰首之間,母親已經走到了光陰的對岸。時光里的母親,出現在似曾相識的年代,我們多想留在這些回憶里,可是過往,又豈可重來。12分鐘的短片,我的淚水一直都嘩啦啦地流著。遠遠地守望著母親,靜靜地陪伴著最後一刻,這種思念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改變,是心的感知,是難以割捨的牽絆。

短片後,包振東弟兄讀經約翰福音11: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徐保羅牧師以《人生的跨越》為題,談論了如何看待生死。「陳若瓊女士用愛照亮了身邊的親友,如此燦爛美好的人生,在2017年冬天戛然而止,令人嘆息。面臨生死離別,會刺痛我們的心,不想面對死亡。但陳若瓊女士,在天家裡,已經獲得永生。」

詩班唱了一首母親最喜歡的一首《輕輕聽 (Listen Quietly)》

「輕輕聽,我要輕輕聽, 我要側耳聽主聲音。」

母親在病床上,常常唱著這首歌,此情此景,一下子把我帶入母親在醫院的最後時光。

詩班獻上《奇異恩典 ( Amazing Grace )

最後,徐保羅牧師進行祝禱。在柯麗敏姐妹彈奏的殿樂伴奏下,追思禮拜結束。

我們全家人站在前面,接受來賓們的悼念和安慰。我們與來賓握手擁抱。

母親,終於遠去了,希望母親在天堂喜樂和平安。

一邊打字一邊顫抖,悲痛的心在起起伏伏,朦朧的雙眼被不停湧出的淚水模糊。每一行字都滲透了我哀傷的淚滴。

母親,永別了!

讓我的詩歌《告別母親》作為系列文章的結尾:

《告別母親》

若敏

一片片飄舞的雪

堆積著我的思念

多想再握著您的手

多想讓您再看我一眼

絲絲銀髮

秀麗的容顏

不敢相信

您已經安眠

雪花紛飛

氤氳著心中的執念

母女情深

彈奏著今生情緣的和弦

 

回憶

隨著照片落入冬天

花樣年華

映襯著優雅的時光荏苒

不得不告別

生命的盛宴

天上人間

隔著悠長悠長的想念

好像很近

又好像漸漸走遠

再次感謝所有為母親悼念的人們,感謝親友們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徐牧師和教會弟兄姐妹們包振東、曉忠、複合、美蘭等的奉獻,感謝追思會籌備組最有效的工作,喬州同濟醫學院校友會的校友們,感謝彩虹中心、中文學校的校長和理事長們(陳新新、孫麗、李珏)、青青農場的全體團員,感謝雨林、紅葉、知足、玲、紫硯、伊娃、彩虹、彥文、識途、大酷、浮子、雪濤、瀟湘遊子、青禾、岳京生等朋友的相助,再謝謝!

(感謝攝影師紫硯和大酷,攝像師識途,短片製作彥文)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5 條回復

  1. 鐡手說道:

    你父親雖然自己經歷坎坷,善良依舊,初心不變。敬佩!!!雖然當時有周恩來的親自指示,成全了你的父母。歷次政治運動中的那些造反派可是沒有頭腦的。所以,你們最終去了美國,這是人生最正確的選擇。我個人看。

  2. 鐡手說道:

    看見文章最後你與母親的合影,想必她老人家晚年心裡一定是感到幸福的,有你這樣的好女兒如此細心的陪護與照料。

  3. 鐡手說道:

    想想你母親一生應該有坎坷,歸國華僑,懷報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美好願望,回到中國大陸。可是,在那個年代,國家並沒有善待這些歸國華僑,歷次政治運動她們都會受到衝擊。母親即使不說,我們也可想而知。

  4. 鐡手說道:

    母親樸素,善良,豁達,知足,最後歸於主,這是最好的人生結局,祝願你母親在天國永生。

  5. 夏蘇建說道:

    陳敏,你好!
    每次讀你寫的文章,都特別感人。
    這篇《母親的傳奇》更是如此 看完很感動。在你娓娓道來中,我們也對你的母親有了美好的印象。真感情,就是好文章!你用真心,把你對母親的思念緬懷,感染了每位讀者。還特別喜歡你的圖文並茂。看到你在教堂和追思者擁抱在一起,還有程磊站在你身邊的最後一張照片,深深打動了我!願你母親在天國一切都好!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