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讓我們一起品味越劇

越劇,跋山涉水來到美國挺難的,越劇當紅明星集聚亞城獻藝一堂,就真是難上加難,這樣的機遇,這樣的陣容再返亞城,應該說是難上加難再加難,喜愛越劇的朋友們,想接觸和了解越劇的朋友們,抓住機會,品味越劇啊。

我當過老師,也做過媽媽,我常和我的朋友講起來,說,孩子小的時候,有一個普遍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才是好的,自己擁有的,不如別人的好。比如別的孩子玩的玩具,總是更有意思,吃飯當然也是「隔鍋」的香。穿衣服,再不管自己的體形和風格,只盲目地追求時尚。 母親們都有同感,有的媽媽說,應該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指導和教育,讓他們早日學習鑒別。有的說,不用管,長大了,見識多了,自己就明白了。然而仔細想想,我們大人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和我同學都挺崇洋的,我一直認為,西洋的歌劇,那可比咱們的戲劇豐富,表現力強,出國後,我第一次到紐約,那時很窮,可我還是買了三張大都會歌劇院的歌劇票《弄臣》,全家去聽,劇場很有氣派,觀眾很有素質,但是我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種感動和感受。我想,可能因為我對這幕歌劇不熟;後來又去聽了大作曲家柴柯夫斯基譜曲的歌曲,普西金的《歐根. 奧涅金》;到英國時,又去看了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這些著名的、美麗的歌劇,聽完之後,我也覺得很美,但同時,也讓我徹底認識到我們的戲劇,其實一點也不遜色。中國的藝術,無論書法,繪畫,舞台,表現手段,都不總是用寫實的手法,而常是用寫意來渲染場景,寫景時又要突出意,把想像的空間留得很多很大,於是乎,文人,藝人,甚至觀眾,都有些酸假的成分。而這樣,對於孩子,或年輕人去理解,又增加了些難度,但這正是我們民族藝術的精華,高深之處,應該多了解,多弘揚,絕不能丟棄。

細想起來,但凡我聽到喜愛戲劇藝術的人切說源頭,常是,「那時候,由於我媽媽喜歡…….或者,小時候總陪我父母去」,因為接觸第一,了解第二,接觸乃了解之母,了解是喜愛的益友。對於中國的戲劇幾大家,且不說如何繼承發展,最起碼的感性認識還是應該有的。這樣想著,幾年前,回國時,就覺得該讓孩子順便欣賞幾齣戲,如能學一段把唱段,如《貴妃醉酒》之類更好,但回去才知,省里京劇團,藝校京劇科系全部都拆掉了,大家都學卡拉OK港台流行唱法去了。但我想,戲劇藝術還是會回來的,或許還會越來越廣泛,還會保留繼承和發展,越來越弘揚,就像孩子們看隔壁鄰居的東西,一時眼饞眼花一樣,只是,我們長大了之後,應該知道,自己的東西,要保護好,千萬不要扔掉,別等其他人撿了去,才知道是好東西!記得那時,動畫片《木蘭》上映之時,很多人說,木蘭的服飾是日本的,還有茶道,懷疑抄襲,考察以後,得以澄清,結論是,那完全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服飾和品茶之道。

現在,有朋友說,越劇,好是好的,可聽不懂,有朋友說,不聽,就更聽不懂,永遠不聽,永遠都聽不懂。我說,時值中秋佳節之際,借著中國越劇界,一線明星來到亞城,讓我們一起,了解越劇,品味越劇去。況且還有中英文字幕對照幫助吶!

 

演出時間:

演出地點:

售票地點: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文潔,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