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觀百年越劇 述千古傳說(上)

觀百年越劇  述千古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民間傳說(另三部為:《白蛇傳》、《孟姜女》和《牛郎織女》),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在中國是家喻戶曉,流傳深遠,成為愛情的千古絕唱。1953年,袁雪芬與范瑞娟主演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被搬上銀幕,成為中國建國後的第一部35毫米彩色舞台藝術片。這部戲的越劇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而成。電影的導演是桑弧和黃沙。陳剛、何占豪在1958年冬將該越劇的音樂改編成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是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中 秋剛過的2011年9月17日晚,明星版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美國巡迴演出團在我女兒所在的、亞特蘭大北郊的Johns Creek高中的劇院里演出。越劇全場大戲在美上演,這還是越劇誕生百年來的首次。劇場中早已坐滿了前來欣賞的觀眾。不過,許多來賓大概都像我一樣,從未 現場聽過越劇全劇。不過這不要緊:就連毛澤東第一次觀賞越劇都是在打下江山後的1950年8月,就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里,劇目就是由范瑞娟、傅全香等演出 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小時候我就常常聽起姑媽們談論越劇,只記得那些演員的名字大 都帶有「英霞紅娟鳳,芳芬桂花香」的。不過,我第一次真正知道越劇,還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放的,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 (1962)。後來,我還看了徐、王二人主演的越劇電影《追魚》(1959),以及前面提到過的越劇電影《梁祝》。

這 次國內派出的演員陣容強大,彙集了吳鳳花、王君安、吳素英、李敏、陳飛、陳雪萍、鄭曼莉等國內一流的越劇演員。為何這麼說呢?中國大陸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 獎是「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簡稱「梅花獎」,1984年開始舉辦第一屆。最初每年一評,2005年後變為兩年一次,所以至今(2011年)一共發了 25屆,用以表彰那些在中國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47個劇種中最優秀的中青年人員。每屆少則十幾人,最多三十幾人獲獎。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600來 人獲得梅花獎,其中越劇界共有13個劇團的28人得獎。自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尹派」小生茅威濤女士於1985年首次以越劇獲獎後,8年後越劇界才出現第 二位獲獎者(浙江小百花的「王派」花旦周雲娟),1994年茅威濤獲得「二度梅」(她一共得過「三度梅」)。直到1995年,紹興小百花的吳鳳花的獲獎才 打破了「浙百」在梅花獎上的「一統天下」。此後,來自杭州越劇院,南京市越劇團,上海越劇院,溫州越劇團,寧波小百花越劇團,福建芳華越劇團等新秀,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和紹興小百花的明星們交替得獎,可見競爭之激烈。

而 這次來美的演員中,有6人代表4個劇團獲得過梅花獎!其中,「紹百」的吳鳳花更是獲得過「二度梅」。這是越劇界除茅威濤的「三度梅」外的唯一「二度梅」。 從這些統計可以看出,來美國巡迴演出的越劇明星們可說是代表著目前中國越劇界的最高水準。她們佔據了國內越劇的「半壁江山」。

要了解越劇,我們可能首先需要知道一點越劇的發展史以及越劇的各種流派。

越 劇於1906年3月27日誕生在浙江省紹興市嵊縣(現在升為嵊州市,隸屬紹興市),由幾位「落地唱書」男藝人第一次正式演出幾齣小戲和一出大戲。因此,該 日被定為「越劇誕生日」。1910年,這種鄉間藝術進入省城杭州的茶樓,客人們品茶看戲,甚是喜歡。1917年,越劇進入上海。

一開始,越劇演員都是男性。就連越劇的第一張唱片都是由男班藝人樓天紅、小月紅於1934年演唱所灌。

1923 年7月9日,在上海經商的嵊縣商人王金水回嵊縣舉辦女子科班,學員中有後來成為第一代越劇名角「三花一娟」的屠杏花,趙瑞花、施銀花等人(「一娟」指姚水 娟)。因此這天被定為「女子越劇」的誕生日。1925年9月17日,上海的《申報》上首次出現「越劇」稱呼。而此前的越劇曾先後出現過多種名稱,如:小歌 班、的篤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等。1949年後統一稱為「越劇」。

上 世紀30年代初,大批女班的湧現,出現了女班及男女混合的演出形式。30年代末,一方面由於日本全面侵略中國,許多走動在鄉間的越劇藝人紛紛躲進上海這一 相對安全的臨時避風港,另一方面也因為市場的需求規律逐漸將男性排擠出越劇,後來就形成了越劇全由女性扮演這一特殊的地方劇種。當時越劇界有「三花一 娟」,算是女子越劇的第一代名角。

到了40年代,第二代越劇女演員嶄露頭角。受當時 「文明戲」的影響,借鑒話劇、電影,崑曲、京劇的正規編、導、演、音、美高度綜合的藝術機制,袁雪芬率先對越劇進行了全面改革,成為「新越劇」。其重要標 志是舞台採用立體布景、五彩燈光、音響和油彩化妝,使用完整的劇本,廢除幕表制等。這些舉動都與控制著大上海戲院的黑社會的利益衝突,為此,袁雪芬甚至還 在1946年被流氓拋糞警告。為了能自己當家做主,擁有自己的戲院,袁雪芬於1947年發動領導了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募捐自己劇院的事 件,轟動全國。這十姐妹是:尹桂芳、徐玉蘭、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

此 後,袁雪芬以及她的「雪聲劇團」創下了許多越劇第一:聘請第一位專職舞美設計師,第一次有完整唱念台詞的劇目,第一次形成柔美哀怨的「尺調腔」(此後成為 越劇的主腔至今〕,聘請第一位專職技導,第一位專職作曲,第一次形成「弦下腔」,等等。可以說,袁雪芬在中國越劇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 2011年2月19日,袁雪芬在上海淮海路家中去世,享年89歲。

目前公認的越劇藝 術流派至少有十三個。小生流派:尹(尹桂芳)、徐(徐玉蘭)、范(范瑞娟)、畢(畢春芳)、陸(陸錦花);小旦流派:袁(袁雪芬)、傅(傅全香)、王(王 文娟)、戚(戚雅仙)、金(金採風)、呂(呂瑞英)、張(張雲霞);老生流派有張(張桂鳳)。除此之外還有竺水招、吳小樓、周寶奎、筱丹桂、徐天紅等流 派。

第一代越劇流派的形成在上世紀40年代,包括袁、尹、范、傅、徐;第二代流派形成於50-60年代,包括戚、陸、王、張(雲霞)、呂、金、畢等。正是因為這一大批優秀的越劇演員,使越劇成為京劇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地方劇種。

好 了,歷史就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看明星們演出的越劇了。聽不懂越劇沒關係,舞台兩則各有一字幕顯示器,用中、英文交換著顯示著出場演員的姓名,其所代表的藝 術流派,以及說唱的台詞。事後許多朋友反映,這是這次地方戲演出的最大亮點之一:字幕顯示器的出現無疑為今後推廣地方戲劇藝術提供了有力武器。

預知演出盛況,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場 – 草橋結拜
演員:陳雪萍(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濱,有一個祝英台,秀麗聰明……」

這是全版越劇《梁祝》的開頭小合唱,緊接著的,應該是祝英台為外出讀書不被父親許可而故意裝病,又女扮男裝成算卦先生戲弄父親的一場戲。這次的明星版刪減了這一場,直接從祝英台外出求學開始。

在 播放的合唱聲中,帷幕徐徐拉開。十六歲少女祝英台(李敏飾)女扮男裝,與肩挑書擔行囊的丫環銀心一起趕往杭州府求學,途中在一草橋長亭休息。也將同赴一所 學堂讀書的17歲少年梁山伯(陳雪萍飾)及他的僕人四九與英台巧遇。梁、祝二人言談甚歡,觀念一致,便決定撮土為香,成為結拜兄弟。

圖(好攝) 草橋結拜:李敏(祝英台)、陳雪萍(梁山伯)

劇中祝英台的家鄉上虞縣與越劇的發源地嵊縣同屬紹興府,現在這兩地都分別上升成了隸屬紹興市的上虞市和嵊州市。上虞縣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五帝之一虞舜(舜姓虞)的後代的封地,因此名中有「虞」。

來自杭州越劇院的陳雪萍扮演了這一幕戲中的梁山伯。她在這齣戲里向觀眾展示了「范派」(范瑞娟)小生的特色。2009年,陳雪萍曾以《新獅吼記》榮獲第24屆梅花獎。

說起「范派」的范瑞娟,早年由於家境困難,10歲學戲,13歲時已掛了頭牌。一次,范瑞娟到諸暨演出時,遇到日機轟炸,姐妹們各自逃難。她沿途乞討,歷盡艱險,才回到家鄉。同年,范瑞娟輾轉來到了上海,又從跑龍套、演丑角做起。她身處逆境不灰心喪氣,不論演什麼角色,都一絲不苟,認真對待,最後成為一代越劇大師。范瑞娟在越劇《梁祝》中扮演的梁山伯成了「范派」的招牌戲之一。

扮演祝英台的是來自福建「芳華」越劇團的「王派」(王文娟)花旦、2007年第23屆「梅花獎」得主李敏。說起李敏的求學過程還有一段小插曲:1982年「芳華」到李敏的家鄉浙江招生,當時14歲的李敏因為班車晚點而姍姍來遲。到達時,招生老師都 已打點行裝準備離開了。所幸的是,老師推遲了乘車時間,專門為她安排了一場面試。果然,小姑娘以一段清悠婉轉、娓娓動情的《盤夫索夫》唱段留給考評老師極 好的口碑。經過初試、複試、三試後,李敏成為當地唯一考入「芳華」的學員。因她嗓音好,外型又有點像扮演林黛玉的王文娟,所以受命工「王派」花旦。

或 許有人感到奇怪:越劇本是江浙、上海一帶的地方戲,怎麼會在福建這麼一個沒有越劇語言環境里出來一個「芳華」越劇團,而且該團在中國越劇界的地位極高?原 來,該團是1946年由尹桂芳與竺水招(原名竺雲華)搭檔在上海成立的,尹桂芳任團長。團名各取她倆名字的尾字。1948年,竺水招(竺雲華)從「芳華」 退出另起爐灶,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雲華劇團」。

上世紀50年代中起,大陸實行了「公私合營」改造(其實就是沒收私營企業)。「芳華」的全體演職員於1959年在十天時間裡就被遷往福建,成為國營。而竺水招的「雲華劇團」早在1954年就被遷往南京,最後成為國營的南京市越劇團。

說起梁祝二人草橋結拜,順便也提一下竺、尹二人。她倆也是結拜姐妹。那還是在1938年,她倆被當局陷害關押了四十多天。釋放後,兩人結拜為姐妹。令人痛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竺水招於1968年被迫害致死,尹桂芳被迫害致終身殘廢!許多越劇界老一輩藝術家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第二場 – 同窗共讀。
演員: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吳素英(師母)

梁山伯與祝英台在 杭州日夜相伴讀書一晃三年,他們情投意合,感情深重。儘管梁山伯也注意到祝英台有女孩才有的耳環洞,但被機智的祝英台以小時在廟會扮演觀音打消了他的懷 疑。祝父來家書要祝英台趕快回家。臨行前,祝英台將心愛的蝴蝶玉扇墜交給早已知道她是女兒妝的師母,請求師母轉交梁山伯並為他倆做媒。師母滿口答應。

圖(好攝) 同窗共讀:祝英台(李敏)臨行前,將心愛的蝴蝶玉扇墜交給師母(吳素英),請求師母轉交梁山伯(梁山伯)並為他倆做媒。

在 這幕戲中,「芳華」的台柱及老搭檔王君安和李敏分別扮演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來自越劇之鄉嵊縣的王君安於1981年(11歲)時以一段《黛玉焚稿》考取了 「芳華」,開始了她為期五年的學員生涯。這期間,她的藝術天分得到了一代宗師、「芳華」團和「尹派」創始人尹桂芳老師慧眼選中,極其幸運地成為了尹老師的 嫡傳第五代弟子。「尹派」藝術在演唱上特點鮮明,唱腔醇厚質樸、跌宕有致,具有「圓潤糯」三大特點。

1986年,16歲的王君安便以一 出「尹派」全本《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蜚聲上海灘。該劇在滬連演30天,場場爆滿,「小尹桂芳」之名不脛而走,轟動越劇界,從而奠定了王君安、茅威濤(浙江 小百花)及趙志剛先生(上海越劇院)「尹派小生」三分天下的傑出地位。在越劇小生中,學「尹派」的佔大多數,因此有「十生九尹」之稱。

或許命運就是要作弄這位梁山伯。儘管王君安獲獎無數、粉絲眾多,可惜她卻與「梅花獎」無緣。被譽為「越劇王子」的趙志剛得過一次梅花獎,而茅威濤女士則更厲害,她不僅是越劇界第一位得梅花獎的演員,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三度梅」越劇得主。

第三場 – 十八相送
演員: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三載同窗情如海,山伯難捨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

這是《梁祝》一戲中最著名的「十八相送」的開場合唱。一路上,英台用種種比喻暗示山伯自己是女兒身,如:喜鵲報喜,鴛鴦成雙,牛郎織女,犬咬紅妝、井底雙影、觀音拜堂。。。可惜木呆的山伯每次都沒能理會,最後氣得英台把他比做對牛彈琴的笨牛。

這次演出的版本比傳統版本少唱了樵夫為妻兒把柴打、家有牡丹等兄摘、笑梁兄真像獃頭鵝三段暗示。在傳統版本中一共有十種暗示才走完十八里。

這時,梁祝二人和他們的僕人、丫環十八里相送,來到了他們當年初次相逢結拜之地草橋亭。英台將自己比做家中的雙胞胎「小九妹」許配梁兄,並約他七巧之期花轎早來抬。傳說中,祝員外有八子一女,祝英台排行第九,因此人稱「小九妹」。

圖(好攝) 十八相送: 李敏(祝英台)、王君安(梁山伯)

繼續扮演梁祝的王君安和李敏兩人,也曾經歷過不算短暫的分別。

當 王君安一路走紅的同時,也遭遇了一些不如意的事,讓她感到在事業的發展上缺少施展的空間。1996年,26歲的她突然決定離開舞台、赴美留學,一晃就是十 年。她先於2001年取得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Washington, DC)經濟與金融管理本科學士學位,畢業後又在美國從事金融工作五年。

王君安的離開使與她合作了12年的最佳搭檔李敏一夜之間失去了配 戲的「相公」,形影相弔,孤掌難鳴。是離開「芳華」遠渡重洋另謀發展,還是另闢捷徑改行去唱流行歌曲?李敏面臨著她從藝以來人生的最艱難抉擇。最後,李敏 決定繼續留在「芳華」當家花旦的位置。李敏坦言,她與「芳華」的關係已經不是簡單的演員和劇團的關係,而是情感與生命交融的關係了。

在王君安離開的十年里,她的恩師尹桂芳也於2000年去世。2006年,在「芳華」建團六十周年的慶典時,王君安重返「芳華」。王、李二人再次聯手。至少在舞台下,她們比舞台上的梁祝的命運幸福。

第四場 – 思祝下山
演員:陳雪萍(梁山伯)、吳素英(師母)

英台走後又過一年,山伯繼續完成他的學業,但他早已是心不在焉、六神無主。於是師母告訴他真相,並將英台的玉扇墜交給山伯。喜出望外的山伯急急打點行裝,與四九離開杭州,趕往祝家求婚。

圖(好攝) 思祝下山:陳雪萍(梁山伯)、吳素英(師母)

這齣戲中的師母一角繼續由來自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吳素英扮演。吳素英1983年進入紹興戲曲培訓班學藝,1986年畢業後成為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主要演員。她師承呂瑞英,在舞台上展現了「呂派」唱腔注意運用對比變化,處理好旋律節奏的抑揚頓挫、語氣語調的輕重緩急等特點。

陳雪萍再次扮演了這一幕戲中的梁山伯。可巧的是,吳素英和陳雪萍二人同於2009年獲得第24屆梅花獎。兩位同屆獲獎的明星今天又能在亞特蘭大同台同幕聯袂演出,這也是我們海外觀眾的大幸。

看 到這裡,場下觀眾都對梁山伯終於弄清了祝英台是女兒妝的身份感到鬆了一口氣。在全本的越劇《梁祝》中,應該有一段最能代表「范派」藝術之一的「回十八」, 是梁山伯在興高采烈地趕往祝英台家時,在十八里路上唱的。他每到一處,就會觸景生情地回想起當年英台對自己的各種暗示,笑自己的笨頭獃腦。可惜在這次演出 中,這段戲被刪減了。

接下來,該是這次的頭牌明星吳鳳花上場了。

且待下文分解。。。

 

第五場 –  勸婚訪祝
演員:吳鳳花(梁山伯)、陳飛(祝英台),鄭曼莉(祝公遠)

祝英台的父親員外祝公遠(鄭曼莉飾)為攀高枝將女兒許配當地馬太守的兒子馬文才。英台(陳飛飾)得知後堅決不肯,但父親已經喝過聘酒、收了彩禮。山伯(吳鳳花飾)興沖衝來到祝家求婚,可祝父堅決不答應,並令英台強裝歡笑,接待並生勸慰山伯。。。

分別扮演梁祝的是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台柱,人稱「三朵金花」的吳鳳花和陳飛(另一朵金花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吳素英)。她們三人也是紹興戲曲培訓班的首屆學員,都獲得過「梅花獎」,而且吳鳳花是兩次得獎(「二度梅」)。

現任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副團長的「范派」小生吳鳳花出生於1970年,師承范瑞娟。在十幾年的摸索與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文戲武演,武戲文演,得到了觀眾和行家的認可,被譽為越劇界難得的小生。

可能有些亞特蘭大的朋友曾在台下見過素顏的吳鳳花,注意到她的面色有些發青。原來,多年的舞台演出使她患上了油彩皮膚過敏症,臉色變黑,四處求醫均無好轉。為了演戲,她不顧醫生不接觸油彩的忠告,默默承受著油彩過敏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楚。也正是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使吳鳳花成為越劇界唯一的「二度梅」。吳鳳花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藝術品德贏得尊重,一直以「德藝雙馨」的品格,活躍在戲曲舞台上。

來自傳說中祝英台家鄉浙江上虞縣的陳飛出生於1969年。她師承被譽為「越劇花腔女高音」的傅全香,工「傅派」花旦。陳飛頗具表演天賦,很能刻畫人物性格、富於變化,唱腔委婉俏麗、醇厚悠揚、韻味濃馥、別具風格。她於2005年獲22屆梅花獎。

來 自溫州越劇團的鄭曼莉扮演了祝公遠這一老生角色。她學過花旦,扮過小生,後因演出需要擔當老生配角,竟一舉成名。從此她改工「張派」(張桂鳳)老生,並成 為劇團主要老生演員。2001年,她以越劇老生行當突出的藝術成就,獲第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以越劇老生獲得「梅花獎」的二位演員之一(另一位 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張派」老生董科娣,曾獲2000年第17屆「梅花獎」)。

圖(秦川牛 攝) 勸婚訪祝:陳飛(祝英台),吳鳳花(梁山伯)

圖(微風 攝) 勸婚訪祝:祝英台(陳飛飾)與父親祝公遠(鄭曼莉飾)
第六場 –  樓台會
演員:吳鳳花(梁山伯)、陳飛(祝英台)

梁 祝二人來到英台讀書的閣樓上。山伯這時喜氣洋洋,仍然不知道英台已被許配他人的真相,而英台卻內心交結:「但見他喜氣沖衝來訪九妹,我只得強顏歡笑上樓 台」。在一番客套的寒暄後,英台將實情告訴山伯,山伯十分震驚。他想要告官,但堂堂衙門八字開,官官相護總明白。馬家有財有勢,梁家無勢無財。英台認為此 生已無望,勸梁兄另娶淑女。山伯表示:「我哪怕九天仙女都不愛!」

這時,英台拿來一壺酒,山伯一飲而下。

英台開始慢慢敘述當年草堂結拜,同窗共讀,十八里相送,托送玉墜,親許九妹的件件往事,令山伯無言以對。

金雞啼破三更夢,狂風吹折並蒂蓮。二人相擁,述說離別之情:

賢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寢食廢;
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
賢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無心理;
梁哥哥,我想你,懶對菱花不梳洗;
賢妹妹,我想你,提起筆來字忘記;
梁哥哥,我想你,東邊插針尋往西;
賢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裡;
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雞啼。

這是《梁祝》樓台會一戲中的一段膾炙人口之作「十相思」。

吳鳳花和陳飛在這場戲中繼續扮演梁祝,將梁祝二人「你想我,我想你」的思念之情以及「今生料難成連理」的無可奈何表現得淋漓盡致,感動得台下許多觀眾都在擦淚。

最後,英台的一句「梁兄啊,我與你生前夫妻不能配,我就是死也要與你同墳台」為全戲將以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圖(微風) 樓台會:陳飛(祝英台)、吳鳳花(梁山伯)

第七場 –  逼嫁抗婚
陳飛(祝英台),鄭曼莉(祝公遠)

馬 家的花轎前來迎新娘,祝父(鄭曼莉飾)逼嫁,但英台(陳飛飾)堅決抗婚。這時,山伯的僕人四九前來報喪。萬念俱灰的的英台扶起跪倒在地的父親,顫巍巍地撫 摸著父親的白須,請求父親自己多多保重,並提出一定要白衣素裝先去鎮上探祭山伯墓,否則絕不嫁人。父親無奈答應。陳飛扮演的祝英台,無論是唱腔還是神情, 一招一式都表現出英台決心一死卻又不忍丟下年邁父親的複雜和矛盾的心理。

在這幕戲之前,全本越劇里應該有「山伯臨終」一幕,這次演出也被刪減,使我們無法更長時間欣賞吳鳳花的精彩唱腔。

第八場 –  禱墓哭墳
演員:陳飛(祝英台)

祝英台(陳飛飾)來到胡橋鎮上梁山伯墓前哭訴,感動得上天都為之淚如雨下。在風馳電閃、雷雨交加的時候,祝英台一頭撞向梁山伯的墓碑。。。

陳飛在這幕戲中有一段精彩的長袖舞,引起場下觀眾的喝彩。這表現出她不但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還有優美的舞蹈身段。

圖(微風) 禱墓哭墳 陳飛飾祝英台

尾聲 – 化蝶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雨 過天晴,彩虹高懸。一對對彩蝶翩翩起舞。在那熟悉的《化蝶》樂曲中,吳鳳花、陳飛,王君安、李敏,陳雪萍、吳素英六位演員,扮演著三對梁祝在舞台上輕盈地 飄蕩,彷彿向世人宣告:山伯英台這對情侶雖然不能在人間成為夫妻,但他們轉生來世後依然可以成為幸福的眷屬,讓人們沉重的心情得以一絲藉慰。

這次演出沒有中場休息,一氣演了兩個多小時。雖然一部分重要情節被刪減令人稍稍感到遺憾,而且由於舞台的設備局限令劇團帶來的許多背景無法更換,使舞台稍顯單一,不過能在美國看到國內幾家不同劇團的當今頂級越劇演員,用不同流派演唱一出經典越劇的全劇真是榮幸!

演出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為明星們的演出成功祝賀。演員們也熱情地邀請觀眾們上台一起合影。許多觀眾都興奮地拿著《梁祝》的宣傳扇、節目單請演員們簽名留念,演員們都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看不到任何明星架子。

可是,謝幕時台上出現的三組梁祝(演唱時是三位梁山伯,兩位祝英台)也令大多數想要合影、簽名的觀眾們眼花繚亂:你還能分得清誰是誰,誰已簽過名,誰還沒合過影嗎?

還好,我的那把《梁祝》扇上, 七位明星演員的簽名都齊全。

圖:我的越劇《梁祝》明星扇簽名(左起):
鄭曼莉(無照片,蝴蝶處)、王君安、李敏,吳鳳花、陳飛,陳雪萍、吳素英
(完)

演出簡介:英文版

This is a beautiful, sad, moving love story .

This is a century classic love hymn

Be eulogized by generations

“Liang Shanbo & Zhu Yingtai”is one of China four great folk stories,

the oriental Romeo & Juliet.

Yue opera is the second largest opera

it combines gracefulness,elegance and softness into one.

especially about female playing a male role

Yue Drama Bright Star Edition “Liang Shanbo & Zhu Yingta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opera

and deeply being loved by Chinese and foreign audience.

The beautiful Yue Opera will be known all around the world.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Yue Opera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This beautiful love story occurred in Shangyu, Zhejiang. The young woman Zhu Yingtai disguised herself as a young man to attend a school in Hangzhou. During her journey to Hangzhou, she met Liang Shanbo, a fellow traveler and a schoolmate.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sworn 『brothers』. They studied together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in school, and Zhu gradually fell in love with Liang. One day, Zhu was summoned home by her father. Liang accompanied her for 18 miles to see her off. She tried several times to hint to him her identity and love for him during the journey, but Liang did not catch any of her hints. Zhu finally came up with an idea, and told Liang that she would act as a matchmaker between him and her 『twin sister』 at home. Before they parted, Zhu reminded Liang to visit her residence later so he could propose to marry her 『sister』.

Months later, when Liang visited Zhu, he discovered that she was actually a woman. The joy of their reunion was short-lived as Zhu’s parents have betrothed her to the frivolous son of the powerful and wealthy Ma family.  Liang was heartbroken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is health gradually deteriorated until he became critically ill, and died in grief.

Zhu was stricken with sorrow. She came to Liang』s tomb to mourn, when the whipping winds and thunder storms split the tomb in two whereupon Zhu threw herself into it. While the winds died down, two butterflies were seen flitting away to the heavens.

This timeless story of the eternal love has been chanted ever since by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