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5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很多人家長覺得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都是其次。
零妹妹覺得,成績雖然是考量一個孩子聰明才智的因素之一,但是孩子智商、情商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態度,卻是和原生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的,有可能會影響他一生。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比他在學校學到的東西要重要得多。
那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1 懂得情緒管理的家庭
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情緒。
「怎麼樣才能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麼辦?」
「孩子考試成績下滑了怎麼辦?」
……
產生焦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家長無法很好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
長期處於焦慮中的家長,往往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很多零友留言說自己也知道經常發脾氣不好,但是當孩子做錯事惹自己生氣,甚至僅僅是因為自己不開心,就會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
孩子長期處於父母的負面情緒下,一方面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覺得暴戾、亂髮脾氣是一件很隨意的事,誤認為暴怒是處理問題時正常的反應.
另一方面,孩子難以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也就往往不會對他人表示友好。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往往不願意告訴父母,導致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有的時候,無法控制情緒會讓自己和親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前段時間,一個上海的新手媽媽由於疏忽,5個月大的孩子不慎從床上摔落。本就自責難過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體諒,反而被丈夫指責「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看不好」,一氣之下,她選擇帶著孩子跳樓。
這位媽媽,超載的憤怒像情緒炸彈般爆發出來,傷到了自己,也傷到了尚在襁褓的孩子,孩子顱腦重傷······
家庭成員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正面積極、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那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也不會差,更容易平易近人、遇事不慌張。
面對問題時,他會用理智思考,而不是任由感情引導。
2 好好說話的家庭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分享親子教育時,列舉了孩子不好的11種表現,其中有8種都是父母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因為你給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
……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太多了。
明明是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卻沒能顧及孩子的想法、面子,用人前教子的方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明明是善意關心的話,到了嘴邊卻換成了教訓的口吻表達。
明明是想讓孩子進步,卻用「打壓式」的教育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教訓孩子都是為孩子好,孩子卻不知道感恩。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很多孩子是不會辨別弦外之音的,他們單純地相信父母說的話,並逐漸轉變為自己的觀念。
可能你只是想小小地教訓孩子一下,在孩子眼中那卻是很重的懲罰。
他們可能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誤認為自己就同父母所說的那樣,沒用、笨、愚蠢······
一旦他們習慣了、接受了父母給自己貼的標籤,就很有可能朝著這方面發展。
可能你只是一時生氣,說過的話轉身就忘了,但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卻是一個又一個傷疤。
3 懂得放手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是對孩子萬般操心,千般憂慮。恨不得將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
他們時刻準備為孩子掃清障礙,生怕他們踏錯半步,多走彎路。
但是,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事,卻不能替孩子成長。
父母越想填滿孩子的未來,孩子越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
孩子成長,是一個需要實踐的社會化過程,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領悟生活的諸多奧妙,身為父母,只需儘可能地為孩子多多提供體驗的機會。
如果父母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軌道發展,這樣不僅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還會另失去獨立成長的機會。
孩子真正需要的保護是:探索生活、嘗試新事物的權利和自由不被限制;在探索的過程中父母能夠給予客觀的建議和指導。
人生就是摸石頭過河,你不可能替孩子開路一輩子。等到他不得不自己走時,原先過分的保護和溺愛就會變成最硌腳的石頭。
4 愛看書的家庭
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顯示,閑暇時父母經常讀書看報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更高。
如何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沒事的時候,家人可以各自挑選喜歡的讀物,聚在一起讀書;或者針對同一事件展開探討,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
沒有刻意而為,父母身體力行,孩子耳濡目染,融入其中。
孩子長期在這種氛圍中長大,自然,在他看來,讀書是和吃飯、呼吸一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呢?
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多讀書,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而且並無察覺不妥。
其實,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是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刻下深刻的印記。
一些家長會說:生活壓力那麼大,每天忙得要死,哪有時間和精力看書?
並不是一定要博覽群書,或者無時無刻不在看書。至少在孩子面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盡量要和他們一起,哪怕是看看孩子的課本,看看雜誌,或者看看輕鬆的娛樂讀物,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孤軍奮戰,學習也不是一件任務,而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是對自己有助益的事兒。
不僅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而且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而讀書。
5 夫妻關係融洽的家庭
一個家庭首先要有良好的夫妻關係,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夫妻恩愛。
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當媽媽得到爸爸的關愛時,母親和女性的魅力自然就會散發出來。
當媽媽誇讚爸爸了不起時,爸爸自然就成了孩子心中的守護神,成了學習的榜樣。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僅樂觀向上,也會相信愛,會自然地表達愛,給予愛。
因為他們知道,愛就是一件不必過多思量、自然而然的事。
爭吵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恩愛,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學會獨立克服困難和恐懼。因為他們知道,家,永遠是他的依靠和避風港。
和諧融洽的夫妻關係,有利於孩子與人交往。
爸爸媽媽恩愛有加,孩子的言行舉止也會由內而外地散發著友好,更容易受人親近和尊重。
而那些動不動就惡語相向、拳腳相向的夫妻,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也都暴躁不安,難以接近。
很多人覺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本沒錯,但是很多人卻誤解了「本性」的真正含義,它並不是指生而有之,而是幼年環境培養出的「本性」。
社會複雜,身為父母不可能在孩子身邊保護,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面對未知的勇氣和提升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