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亚城人物|这位内敛低调的设计师,为华裔孩子的教育操了不少心

木木(孙琳),美国纽约大学视觉图像科技与管理专业博士,美国里海大学教育科技硕士,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北京)国际新闻系辅修广告学。02-06年为纽约大学研究生平面与网页设计课程讲师,现为亚特兰大Clark Atlanta University艺术系广告设计专业终生教授。美国南方美术协会(SASA)秘书长和理事,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和亚特兰大版刻协会(APS)常任会员。有15年在美国高校平面广告与新媒体设计领域教学丰富的实践经验,博士论文专业阐述设计思维和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方向为设计思维和元认知(Design Thinking & Metacognition),有多篇英文论文在专刊和会刊发表。MuBranding木木工作室 创办人与CEO,为多家美国公司与机构提供整体设计策划(Branding)和设计谘询,连续两年担任Miss.Sis时尚杂志艺术总监,现兼职受聘为CMI Health公司整和 (System Design)设计师。专注现代设计中的文字艺术(Typography),丝印与新媒体研究。作品在纽约,亚特兰大,以及国内多处高校个展或联展。2013年接受Atlanta University Centre杰出教授成就采访。

广告图片推广 精彩内容继续

 

 

美国象牙塔间跳跃的华裔姑娘

对于这项人物专访我实在诚惶诚恐,因为自己真的不算个什么“人物” 。与许多在美国的华人背景相似,我于99年考到美国读研究生,之后并没有离开象牙塔,所以属于绝对的”学院派“。

我的学术背景跨度比较大,好几次都是进入到一个较新的领域里。因为所读的是文科中教育,传媒,和艺术这些范畴,周围也一直围绕着优秀且语言占优势的美国本土同学和导师,一路走下来确实不轻松,必须要比别人努力很多倍才能过关。关于我这“洋插队”文科生如何艰难地与本地学生PK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某学期最后一课,一位同学问我期末论文什么时候交,我惊愕地看着她说,就是今天下午5点钟,也就是5个小时以后,我记得这位有两个孩子的美国妈妈加好友很镇定地说,哦是吗,我知道了。也就是说,用四个小时写一篇我需要用几周完成,颇有辩证深度并且旁征博引的25页期末论文,好像对她而言好像还蛮轻松的。我的导师也曾在某次聊天中对我说,你知道,Lin,其实我可以用一个星期写出一本博士论文的。。。经常被削的好处之一就是抗压能力可以锻炼得很好。

赴美求学的感受之一就是能遇到众多极其优秀的人。

比如在NYU,我的第二位博士导师是犹太裔里面知名的女性题材意识流形态艺术家,我也有幸多次上过美国媒体生态学这一派奠基人和极具盛名的批评家/教育家 Neil Postman 的课,也因为是为数不多的博士生可以在他去世前多有机会请教,毕业论文组委会的两位导师,也是美国教育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两位教授。

在CAU的十年期间,我的头儿,这位在版刻界很有名气的活教材,真的从各方面补足了我从大众传媒走进艺术领域的诸多盲点,并成为我近期研究的引路人。

其实不止在美国,在国内大学期间也受过班主任胡敏教授的栽培和指点,胡敏教授后来受邀俞敏洪任新东方总裁,并且开创了新航道教育集团,他与太太陈采霞教授现今在教育界的成就依然在鼓励着我。而大四的班主任是教学极具特色,后来开创北京环球时代校长的吴中东教授,等等。再细思,在从事广告设计这条路上,合作者均为具备超前理念的企业家,也是收获良多。回想过去,要深深感谢这些专家们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多时候哪怕一句点评真的可以受益终身。

 

(节选展览作品)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我靠…

来到美国后的第三年,在众多的挫败中,我承认自己的诸多不足,很自然地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在许多的祷告之间,我把自己的前途交给神。之后的大约15年间,我的头一直似乎是“被迫”埋在各种的知识碎片里面,从一个领域刚刚学出来,又不得不走入下一个从头开始学,当时一起来美国的朋友,大部分转学读了计算机或者其他热门专业,我却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还在苦苦坚持着。

也曾经经历过一段极其低靡的时期,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中途转到外校,第二位导师因为身患血癌最终没有办法带我走下去,同时家庭中遭遇一些重大的变故,多种打击中,真的差一点没有办法毕业,有点想离开象牙塔看看外面的世界。静默之中,有一天我拿笔把我人生中这10年来所有比较重要的境遇和安排写出来,在一旁画了两条竖道,一条里面是“靠自己”,因为我其实是一个擅长想各种办法的人,而另外一条则写着是“靠神”。很有意思的是,回忆和总结告诉我,基本上,那些靠自己折腾出来的活儿,最终都没能得偿所愿,而每一次较大的起色,都是始于靠着祷告,得到从上面掉下来的机会,尔后加上自己的努力,结果自然不会差。

所以看起来当时的我,似乎找不到比坚持下去更好的路。因为,“有人靠车,有人靠马,我们却靠耶和华神的名”(诗篇20:7)。于是调整心态,尽量认真把握每一天的努力,不再多想其他。渐渐地,在设计,在技术,在教育,在传媒,都学了一些,做了一些,写了一些,渐渐开始有了一点成绩。这种跨学科的优势,逐渐在2014年以后浮出水面。我发觉自己在创意,媒体,发表,和外联方面均可以轻松涉足。在这个时候,我更是钦佩神的智慧无人能测,而一个人只靠自己又可以看得多远呢?而2016年通过第7年终身教授审核这最后一关,我就象当年我的导师所说的那样,“终于可以做一点以前没机会做的事了”!

 

社会问题沉淀后的商业运营

我的研究领域是设计思想与元思维(Design Thinking & Metacognition),其基本理念是通过以人为本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寻求创新坚决方案,从而创造比传统模式更加多的可能性。元思维则是指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反省,自觉,和提升的思维能力。IDEO提倡的DT模式中,有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和Test 五个关键部分。DT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直接关注社会现象,可以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商业运营之间取一个平衡。在2007年我的博士论文中,所运用的领域是在DT与元思维在视觉设计教学中,虽然当时并没有Design Thinking这个词语,但其理念早已包含在在早期伟大的设计师的理念中,比如Dieter Rams大师所提倡的极简主义,是目前大部分设计师依旧在追随的。

所以我很想做的就是把DT放进一些社会问题中,并且产生适当的商业运营。

我的硕博统统都是在教育学院里面读的,从自己的两个孩子身上也看到了一些需要,此外往大了说,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早晚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教育无法不成为我的聚焦之处。而将DT与教育结合,也的确是我祷告半年之久以后神给我的答案。2014至16年做的商业杂志Miss.Sis是一个尝试。之所以做Miss.Sis是因为它里面所蕴含的针对非裔青少年,尤其是20岁一下女孩的有关社会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教育理念。除了时尚以外,大部分内容是青少年健康,交友,与异性相处,文化历史的内容,内容均由专业作家撰写,很多内容我读了都觉得受益匪浅。针对关键的受众人群,我们用服装设计系大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和化妆,以及大学生摄影团队创作,所有的图片都是自产自销,也给大学生很好的课外锻炼机会。

 

为了亚裔孩子的表达问题,愿意操点心

2016年,我和现在的几位老师建立了雅博领英青少年演讲中心(Above Public Speaking)。我们所关注的直接问题是亚裔孩子普遍存在的语言发表自信不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就吃了很多年的苦头,尔后目睹我的女儿没有办法跨越这个障碍,激活了我里面的“斗志”。

雅博领英的基本构想是:这个机构必须轻盈且轻快,既能提供长久的平台给孩子们锻炼,又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来维持。组织内部的格式与现代网页设计的模式相似,后者是视觉效果+内容+格式三足鼎立,互不直接影响。所以APS的模式是教案组+成人老师组+(青少年)义工组。如果一方资源增减,不会给全局带来混沌的影响。

通过微信进行绝大部分活动调动,从而把定期开会这些损耗人力的行为减到最少。中心建立以来APS全体老师的会议没有超过3次。而老师的稳定性缘于他们是孩子的家长。只有这样的模式才可以复制,最终能达到推广的效果。今年8月,我们正式搭建平台给高中生义工,即教阅读的小老师,教演讲的小老师,和带领活动的小领英。9月份和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的合作正式开展,希望能接轨国际化。11月份签订了樊登读书会,接轨国内演讲资源和频道,更重要的是加强家长阅读以及亲子心理帮助。今年10月份是APS一周年纪念,这个小小的中心承继了不少现代Design Thinking的理念,目前还算是成功的,希望在无法避免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存活下来,当然更多的要靠义工老师与家长们的支持。如果需要更多了解我们的朋友,可以去 abovepublicspeaking.com 这个简单的网站看一下,报名链接也在那里。

 

木木工作室,以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室

木木工作室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是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开发的。比如Bluefusion是希望实现艺术系大学生跨专业合作实现边学边产业化的创新课题,该项目2015年被带进斯坦福大学Venture创业大会发表。另外,只在暑期进行的华裔孩子广告与平面设计课程,也是针对美国目前无论英语还是华语市场上还没有针对初中以上孩子们系统有经验的设计教学方案这个问题,网络教学亦是分割学习,缺乏这个年龄需要的系统化和专样性。针对成人的课程,是希望能授人以渔鱼,以简单的学习方法,在广告设计和网页设计方面,实现独立制作。目前有一些学员询问微课堂的可能性,我还在琢磨可行性之中。此外,与同系教授在带动学生参与亚特兰大电影城以及服装设计方面的合作,也有很多的可能,比如去年曾经参与西安电影制片厂投资方在这边的考察项目等等。

 

(Bluefusion, Stanford University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Conference,2016)

 

(Mubranding 课堂,简单动画创意制作)

 

上面所说的同时也是我在Design Thinking方面的课发表的研究项目。如果条件允许,我非常希望这些社会实践可以早日尘埃落定,让我回到创作空间,多在在字体学与新媒体方向出一些新的作品。谢谢您的关注!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