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慈濟:Amy老师的素食禅心》
文/若敏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晨光穿过新绿的枝桠,将慈济香積厨房的玻璃窗染成蜜色。我推开那扇熟悉的门,空气中已然浮动着青葱与香芹的气息——这是每周一与"心素食儀”的春日之约。

Annie早早便在群裡發布了菜單,引得大家滿心期待。今天的主角是Amy老師,她將親授「營養藜麥糙米飯」的獨家做法,並帶來了四道精心準備的私房素菜,與我們一同分享、切磋交流:
1)涼拌豆芽
2)燒茄子
3)麻婆豆腐
4)素什錦

九點半,我抵達廚房時,Amy老師已經和陸梅、Lily早早開始了準備工作。學員們也陸續趕來,廚房頓時熱氣蒸騰,熱鬧非凡。許老師分配任務,我負責處理素什錦所需的白花菜與綠花菜,其他志工們有的在摘豆芽,有的在切紅蘿蔔,有的忙著洗芹菜,儼然一幅「眾志成『食』」的溫馨圖景。

Amy老師首先示範的是她拿手的營養藜麥糙米飯。這道飯富含膳食纖維、植物蛋白和多種礦物質,是低GI、控糖、健身或素食者的理想主食。她選用了2杯糙米洗淨,搭配1/3杯不洗的藜麥,加入4杯水、一小匙薑黃粉和1/2 tsp 油,一併放入電飯鍋中煮製。做法雖簡,卻蘊含了多年餐飲經驗的智慧。

隨後,大家開始著手製作涼拌豆芽:精選新鮮豆芽摘淨、汆燙冷卻,加入適量的粉紅鹽與糖、味醂、拍碎的大蒜和蔥花,拌勻後淋上一層香油,一道清爽開胃的小菜就此完成。

燒茄子的做法也頗具匠心。茄子切成兩吋長的細條,先汆燙去澀,再與蒜末和豆瓣醬一同爆炒,加入醬油後燜煮至軟爛,撒上香菜末,香氣四溢。

素什錦則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宴客涼菜:芹菜、紅蘿蔔斜切汆燙,白花椰、綠花椰、黑木耳、腐竹與煮花生分步驟處理,再調入花椒油與粉紅鹽,輕輕拌勻,層次分明、口感豐富。当腐竹的云白、木耳的玄墨、花椰的月白,绿花椰的翠绿在盆中相遇,花椒油便成了勾勒轮廓的画笔。Amy老师手腕轻旋,各色时蔬便有了水彩画的意境。

麻婆豆腐以素食版本呈現:油鍋熱後加入蒜末、辣醬、蔥花,再炒香蘑菇丁或素肉末,加入切塊豆腐、高湯與醬油,小火煮至入味,最後勾薄芡、撒上蔥花,鹹香適口。

吃饭了,随着Annie的一声呼唤,Amy老师揭开电饭煲,金黄的蒸汽裹着谷物香扑面而来。她以六比一的比例调和糙米与藜麦,佐以姜黄点睛,清水作墨,在电饭煲里写就一篇营养交响曲。

許老師做事風風火火、手腳俐落,每一道工序都細緻講究,她用熱情與耐心為純素料理注入靈魂,讓人們真正體會到「心素食儀」的深意與魅力。每道菜不僅健康美味,也體現了她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眾人的關懷。

(陆梅拍摄)
今日更添溫馨的是,一位就讀於GT的大二女生与母親一同參加活動。女孩中文流利,也沉浸在這片溫暖的廚藝氛圍中,與大家打成一片。

課後,我特別採訪了許克潔(Amy Hsu)老師。從她的講述中得知,她於1979年移居美國,在北卡Durham生活25年,期間開設了中式餐館和速食店,也義務照料過三位台灣來的青少年,如今這三位均已投身醫療事業,回饋社會。她的兒子也因耳濡目染,說得一口流利中文。
2004年,她舉家遷至亞特蘭大,轉型經營美式速食店,一幹又是14年。2018年正式退休後,近两年她投身慈濟,參與免費報稅計畫,並自發承擔志工便當的製作。她幽默地說:「每週為志工做便當,大概能为慈济省下一兩百塊,一個半月也能省下個一兩千呢。」
她坦言:「我們這些在美國生活了三四十年的人,大多經歷過艱難的歲月,但我始終抱持著『真、善、美』三個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心中有善意,自然能過去。生活本來就是美好的,何必自尋煩惱呢?」

(从左至右:Amy 老师、Sharleen 老师、Annie)
Annie也與我分享了更多溫暖的故事。她說Amy老師從2023年開始做免費報稅志工,因有餐飲經驗又注重養生,便主動為慈濟志工提供營養便當,不僅出錢出力,也讓大家感受到愛的味道。每年稅季三個月慈济提供免費報稅服務(VITA)。
详情请查看:亞特蘭大志工暖心協力 圓滿332戶免費報稅
https://tzuchi.us/zh/blog/atlanta-vita-service-april-2025
課堂上,Amy老師始終保持謙和態度,強調烹飪是一種快樂的交流,而不是單向的教學。她的開朗熱情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從她爽朗的笑聲中,可以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眾生的關懷。

(上海青炒豆皮)

(陈师傅炒米粉)
除了Amy老師帶來的菜餚,陳師傅還準備了雞蛋捲心菜炒米粉、上海青炒豆皮,Annie等帶來了巧克力點心與水果。

(Jane 带来的樱桃巧克力)
大家圍坐一堂,笑語盈盈,盡情享受這一場滋養身心的美食盛宴。

(Annie 带来的GODIVA 巧克力)
参加活动的有:5/5(ㄧ) 心素食儀
Amy老師、Sharlene 老師,Irene 老師、Annie、梁師姊、陳師兄、羅師姊、若敏、陸梅、Michelle 、林佳音(GT 慈青)、青青、荷花大夫、Grace、Jane、Lili

(感谢許克潔老师、Annie、Michelle等提供资料,感谢sharleen老师、陆梅、Lili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