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观百年越剧 述千古传说(上)

观百年越剧  述千古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民间传说(另三部为:《白蛇传》、《孟姜女》和《牛郎织女》),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流传深远,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1953年,袁雪芬与范瑞娟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建国后的第一部35毫米彩色舞台艺术片。这部戏的越剧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而成。电影的导演是桑弧和黄沙。陈刚、何占豪在1958年冬将该越剧的音乐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中 秋刚过的2011年9月17日晚,明星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美国巡回演出团在我女儿所在的、亚特兰大北郊的Johns Creek高中的剧院里演出。越剧全场大戏在美上演,这还是越剧诞生百年来的首次。剧场中早已坐满了前来欣赏的观众。不过,许多来宾大概都像我一样,从未 现场听过越剧全剧。不过这不要紧:就连毛泽东第一次观赏越剧都是在打下江山后的1950年8月,就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剧目就是由范瑞娟、傅全香等演出 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时候我就常常听起姑妈们谈论越剧,只记得那些演员的名字大 都带有“英霞红娟凤,芳芬桂花香”的。不过,我第一次真正知道越剧,还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放的,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 (1962)。后来,我还看了徐、王二人主演的越剧电影《追鱼》(1959),以及前面提到过的越剧电影《梁祝》。

这 次国内派出的演员阵容强大,汇集了吴凤花、王君安、吴素英、李敏、陈飞、陈雪萍、郑曼莉等国内一流的越剧演员。为何这么说呢?中国大陆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 奖是“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简称“梅花奖”,198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最初每年一评,2005年后变为两年一次,所以至今(2011年)一共发了 25届,用以表彰那些在中国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中最优秀的中青年人员。每届少则十几人,最多三十几人获奖。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600来 人获得梅花奖,其中越剧界共有13个剧团的28人得奖。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尹派”小生茅威涛女士于1985年首次以越剧获奖后,8年后越剧界才出现第 二位获奖者(浙江小百花的“王派”花旦周云娟),1994年茅威涛获得“二度梅”(她一共得过“三度梅”)。直到1995年,绍兴小百花的吴凤花的获奖才 打破了“浙百”在梅花奖上的“一统天下”。此后,来自杭州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温州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福建芳华越剧团等新秀,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绍兴小百花的明星们交替得奖,可见竞争之激烈。

而 这次来美的演员中,有6人代表4个剧团获得过梅花奖!其中,“绍百”的吴凤花更是获得过“二度梅”。这是越剧界除茅威涛的“三度梅”外的唯一“二度梅”。 从这些统计可以看出,来美国巡回演出的越剧明星们可说是代表着目前中国越剧界的最高水准。她们占据了国内越剧的“半壁江山”。

要了解越剧,我们可能首先需要知道一点越剧的发展史以及越剧的各种流派。

越 剧于1906年3月27日诞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县(现在升为嵊州市,隶属绍兴市),由几位“落地唱书”男艺人第一次正式演出几出小戏和一出大戏。因此,该 日被定为“越剧诞生日”。1910年,这种乡间艺术进入省城杭州的茶楼,客人们品茶看戏,甚是喜欢。1917年,越剧进入上海。

一开始,越剧演员都是男性。就连越剧的第一张唱片都是由男班艺人楼天红、小月红于1934年演唱所灌。

1923 年7月9日,在上海经商的嵊县商人王金水回嵊县举办女子科班,学员中有后来成为第一代越剧名角“三花一娟”的屠杏花,赵瑞花、施银花等人(“一娟”指姚水 娟)。因此这天被定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1925年9月17日,上海的《申报》上首次出现“越剧”称呼。而此前的越剧曾先后出现过多种名称,如:小歌 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等。1949年后统一称为“越剧”。

上 世纪30年代初,大批女班的涌现,出现了女班及男女混合的演出形式。30年代末,一方面由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许多走动在乡间的越剧艺人纷纷躲进上海这一 相对安全的临时避风港,另一方面也因为市场的需求规律逐渐将男性排挤出越剧,后来就形成了越剧全由女性扮演这一特殊的地方剧种。当时越剧界有“三花一 娟”,算是女子越剧的第一代名角。

到了40年代,第二代越剧女演员崭露头角。受当时 “文明戏”的影响,借鉴话剧、电影,昆曲、京剧的正规编、导、演、音、美高度综合的艺术机制,袁雪芬率先对越剧进行了全面改革,成为“新越剧”。其重要标 志是舞台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等。这些举动都与控制着大上海戏院的黑社会的利益冲突,为此,袁雪芬甚至还 在1946年被流氓抛粪警告。为了能自己当家做主,拥有自己的戏院,袁雪芬于1947年发动领导了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募捐自己剧院的事 件,轰动全国。这十姐妹是: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

此 后,袁雪芬以及她的“雪声剧团”创下了许多越剧第一:聘请第一位专职舞美设计师,第一次有完整唱念台词的剧目,第一次形成柔美哀怨的“尺调腔”(此后成为 越剧的主腔至今〕,聘请第一位专职技导,第一位专职作曲,第一次形成“弦下腔”,等等。可以说,袁雪芬在中国越剧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2011年2月19日,袁雪芬在上海淮海路家中去世,享年89岁。

目前公认的越剧艺 术流派至少有十三个。小生流派:尹(尹桂芳)、徐(徐玉兰)、范(范瑞娟)、毕(毕春芳)、陆(陆锦花);小旦流派:袁(袁雪芬)、傅(傅全香)、王(王 文娟)、戚(戚雅仙)、金(金采风)、吕(吕瑞英)、张(张云霞);老生流派有张(张桂凤)。除此之外还有竺水招、吴小楼、周宝奎、筱丹桂、徐天红等流 派。

第一代越剧流派的形成在上世纪40年代,包括袁、尹、范、傅、徐;第二代流派形成于50-60年代,包括戚、陆、王、张(云霞)、吕、金、毕等。正是因为这一大批优秀的越剧演员,使越剧成为京剧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

好 了,历史就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明星们演出的越剧了。听不懂越剧没关系,舞台两则各有一字幕显示器,用中、英文交换着显示着出场演员的姓名,其所代表的艺 术流派,以及说唱的台词。事后许多朋友反映,这是这次地方戏演出的最大亮点之一:字幕显示器的出现无疑为今后推广地方戏剧艺术提供了有力武器。

预知演出盛况,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场 – 草桥结拜
演员:陈雪萍(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

这是全版越剧《梁祝》的开头小合唱,紧接着的,应该是祝英台为外出读书不被父亲许可而故意装病,又女扮男装成算卦先生戏弄父亲的一场戏。这次的明星版删减了这一场,直接从祝英台外出求学开始。

在 播放的合唱声中,帷幕徐徐拉开。十六岁少女祝英台(李敏饰)女扮男装,与肩挑书担行囊的丫环银心一起赶往杭州府求学,途中在一草桥长亭休息。也将同赴一所 学堂读书的17岁少年梁山伯(陈雪萍饰)及他的仆人四九与英台巧遇。梁、祝二人言谈甚欢,观念一致,便决定撮土为香,成为结拜兄弟。

图(好摄) 草桥结拜:李敏(祝英台)、陈雪萍(梁山伯)

剧中祝英台的家乡上虞县与越剧的发源地嵊县同属绍兴府,现在这两地都分别上升成了隶属绍兴市的上虞市和嵊州市。上虞县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帝之一虞舜(舜姓虞)的后代的封地,因此名中有“虞”。

来自杭州越剧院的陈雪萍扮演了这一幕戏中的梁山伯。她在这出戏里向观众展示了“范派”(范瑞娟)小生的特色。2009年,陈雪萍曾以《新狮吼记》荣获第24届梅花奖。

说起“范派”的范瑞娟,早年由于家境困难,10岁学戏,13岁时已挂了头牌。一次,范瑞娟到诸暨演出时,遇到日机轰炸,姐妹们各自逃难。她沿途乞讨,历尽艰险,才回到家乡。同年,范瑞娟辗转来到了上海,又从跑龙套、演丑角做起。她身处逆境不灰心丧气,不论演什么角色,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最后成为一代越剧大师。范瑞娟在越剧《梁祝》中扮演的梁山伯成了“范派”的招牌戏之一。

扮演祝英台的是来自福建“芳华”越剧团的“王派”(王文娟)花旦、2007年第23届“梅花奖”得主李敏。说起李敏的求学过程还有一段小插曲:1982年“芳华”到李敏的家乡浙江招生,当时14岁的李敏因为班车晚点而姗姗来迟。到达时,招生老师都 已打点行装准备离开了。所幸的是,老师推迟了乘车时间,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场面试。果然,小姑娘以一段清悠婉转、娓娓动情的《盘夫索夫》唱段留给考评老师极 好的口碑。经过初试、复试、三试后,李敏成为当地唯一考入“芳华”的学员。因她嗓音好,外型又有点像扮演林黛玉的王文娟,所以受命工“王派”花旦。

或 许有人感到奇怪:越剧本是江浙、上海一带的地方戏,怎么会在福建这么一个没有越剧语言环境里出来一个“芳华”越剧团,而且该团在中国越剧界的地位极高?原 来,该团是1946年由尹桂芳与竺水招(原名竺云华)搭档在上海成立的,尹桂芳任团长。团名各取她俩名字的尾字。1948年,竺水招(竺云华)从“芳华” 退出另起炉灶,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云华剧团”。

上世纪50年代中起,大陆实行了“公私合营”改造(其实就是没收私营企业)。“芳华”的全体演职员于1959年在十天时间里就被迁往福建,成为国营。而竺水招的“云华剧团”早在1954年就被迁往南京,最后成为国营的南京市越剧团。

说起梁祝二人草桥结拜,顺便也提一下竺、尹二人。她俩也是结拜姐妹。那还是在1938年,她俩被当局陷害关押了四十多天。释放后,两人结拜为姐妹。令人痛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竺水招于1968年被迫害致死,尹桂芳被迫害致终身残废!许多越剧界老一辈艺术家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第二场 – 同窗共读。
演员: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吴素英(师母)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 杭州日夜相伴读书一晃三年,他们情投意合,感情深重。尽管梁山伯也注意到祝英台有女孩才有的耳环洞,但被机智的祝英台以小时在庙会扮演观音打消了他的怀 疑。祝父来家书要祝英台赶快回家。临行前,祝英台将心爱的蝴蝶玉扇坠交给早已知道她是女儿妆的师母,请求师母转交梁山伯并为他俩做媒。师母满口答应。

图(好摄) 同窗共读:祝英台(李敏)临行前,将心爱的蝴蝶玉扇坠交给师母(吴素英),请求师母转交梁山伯(梁山伯)并为他俩做媒。

在 这幕戏中,“芳华”的台柱及老搭档王君安和李敏分别扮演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来自越剧之乡嵊县的王君安于1981年(11岁)时以一段《黛玉焚稿》考取了 “芳华”,开始了她为期五年的学员生涯。这期间,她的艺术天分得到了一代宗师、“芳华”团和“尹派”创始人尹桂芳老师慧眼选中,极其幸运地成为了尹老师的 嫡传第五代弟子。“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唱腔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

1986年,16岁的王君安便以一 出“尹派”全本《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蜚声上海滩。该剧在沪连演30天,场场爆满,“小尹桂芳”之名不胫而走,轰动越剧界,从而奠定了王君安、茅威涛(浙江 小百花)及赵志刚先生(上海越剧院)“尹派小生”三分天下的杰出地位。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因此有“十生九尹”之称。

或许命运就是要作弄这位梁山伯。尽管王君安获奖无数、粉丝众多,可惜她却与“梅花奖”无缘。被誉为“越剧王子”的赵志刚得过一次梅花奖,而茅威涛女士则更厉害,她不仅是越剧界第一位得梅花奖的演员,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三度梅”越剧得主。

第三场 – 十八相送
演员: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

这是《梁祝》一戏中最著名的“十八相送”的开场合唱。一路上,英台用种种比喻暗示山伯自己是女儿身,如:喜鹊报喜,鸳鸯成双,牛郎织女,犬咬红妆、井底双影、观音拜堂。。。可惜木呆的山伯每次都没能理会,最后气得英台把他比做对牛弹琴的笨牛。

这次演出的版本比传统版本少唱了樵夫为妻儿把柴打、家有牡丹等兄摘、笑梁兄真像呆头鹅三段暗示。在传统版本中一共有十种暗示才走完十八里。

这时,梁祝二人和他们的仆人、丫环十八里相送,来到了他们当年初次相逢结拜之地草桥亭。英台将自己比做家中的双胞胎“小九妹”许配梁兄,并约他七巧之期花轿早来抬。传说中,祝员外有八子一女,祝英台排行第九,因此人称“小九妹”。

图(好摄) 十八相送: 李敏(祝英台)、王君安(梁山伯)

继续扮演梁祝的王君安和李敏两人,也曾经历过不算短暂的分别。

当 王君安一路走红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不如意的事,让她感到在事业的发展上缺少施展的空间。1996年,26岁的她突然决定离开舞台、赴美留学,一晃就是十 年。她先于2001年取得美国天主教大学(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Washington, DC)经济与金融管理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又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五年。

王君安的离开使与她合作了12年的最佳搭档李敏一夜之间失去了配 戏的“相公”,形影相吊,孤掌难鸣。是离开“芳华”远渡重洋另谋发展,还是另辟捷径改行去唱流行歌曲?李敏面临着她从艺以来人生的最艰难抉择。最后,李敏 决定继续留在“芳华”当家花旦的位置。李敏坦言,她与“芳华”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演员和剧团的关系,而是情感与生命交融的关系了。

在王君安离开的十年里,她的恩师尹桂芳也于2000年去世。2006年,在“芳华”建团六十周年的庆典时,王君安重返“芳华”。王、李二人再次联手。至少在舞台下,她们比舞台上的梁祝的命运幸福。

第四场 – 思祝下山
演员:陈雪萍(梁山伯)、吴素英(师母)

英台走后又过一年,山伯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但他早已是心不在焉、六神无主。于是师母告诉他真相,并将英台的玉扇坠交给山伯。喜出望外的山伯急急打点行装,与四九离开杭州,赶往祝家求婚。

图(好摄) 思祝下山:陈雪萍(梁山伯)、吴素英(师母)

这出戏中的师母一角继续由来自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吴素英扮演。吴素英1983年进入绍兴戏曲培训班学艺,1986年毕业后成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主要演员。她师承吕瑞英,在舞台上展现了“吕派”唱腔注意运用对比变化,处理好旋律节奏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等特点。

陈雪萍再次扮演了这一幕戏中的梁山伯。可巧的是,吴素英和陈雪萍二人同于2009年获得第24届梅花奖。两位同届获奖的明星今天又能在亚特兰大同台同幕联袂演出,这也是我们海外观众的大幸。

看 到这里,场下观众都对梁山伯终于弄清了祝英台是女儿妆的身份感到松了一口气。在全本的越剧《梁祝》中,应该有一段最能代表“范派”艺术之一的“回十八”, 是梁山伯在兴高采烈地赶往祝英台家时,在十八里路上唱的。他每到一处,就会触景生情地回想起当年英台对自己的各种暗示,笑自己的笨头呆脑。可惜在这次演出 中,这段戏被删减了。

接下来,该是这次的头牌明星吴凤花上场了。

且待下文分解。。。

 

第五场 –  劝婚访祝
演员:吴凤花(梁山伯)、陈飞(祝英台),郑曼莉(祝公远)

祝英台的父亲员外祝公远(郑曼莉饰)为攀高枝将女儿许配当地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英台(陈飞饰)得知后坚决不肯,但父亲已经喝过聘酒、收了彩礼。山伯(吴凤花饰)兴冲冲来到祝家求婚,可祝父坚决不答应,并令英台强装欢笑,接待并生劝慰山伯。。。

分别扮演梁祝的是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台柱,人称“三朵金花”的吴凤花和陈飞(另一朵金花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吴素英)。她们三人也是绍兴戏曲培训班的首届学员,都获得过“梅花奖”,而且吴凤花是两次得奖(“二度梅”)。

现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的“范派”小生吴凤花出生于1970年,师承范瑞娟。在十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文戏武演,武戏文演,得到了观众和行家的认可,被誉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

可能有些亚特兰大的朋友曾在台下见过素颜的吴凤花,注意到她的面色有些发青。原来,多年的舞台演出使她患上了油彩皮肤过敏症,脸色变黑,四处求医均无好转。为了演戏,她不顾医生不接触油彩的忠告,默默承受着油彩过敏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楚。也正是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使吴凤花成为越剧界唯一的“二度梅”。吴凤花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艺术品德赢得尊重,一直以“德艺双馨”的品格,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来自传说中祝英台家乡浙江上虞县的陈飞出生于1969年。她师承被誉为“越剧花腔女高音”的傅全香,工“傅派”花旦。陈飞颇具表演天赋,很能刻画人物性格、富于变化,唱腔委婉俏丽、醇厚悠扬、韵味浓馥、别具风格。她于2005年获22届梅花奖。

来 自温州越剧团的郑曼莉扮演了祝公远这一老生角色。她学过花旦,扮过小生,后因演出需要担当老生配角,竟一举成名。从此她改工“张派”(张桂凤)老生,并成 为剧团主要老生演员。2001年,她以越剧老生行当突出的艺术成就,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以越剧老生获得“梅花奖”的二位演员之一(另一位 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张派”老生董科娣,曾获2000年第17届“梅花奖”)。

图(秦川牛 摄) 劝婚访祝:陈飞(祝英台),吴凤花(梁山伯)

图(微风 摄) 劝婚访祝:祝英台(陈飞饰)与父亲祝公远(郑曼莉饰)
第六场 –  楼台会
演员:吴凤花(梁山伯)、陈飞(祝英台)

梁 祝二人来到英台读书的阁楼上。山伯这时喜气洋洋,仍然不知道英台已被许配他人的真相,而英台却内心交结:“但见他喜气冲冲来访九妹,我只得强颜欢笑上楼 台”。在一番客套的寒暄后,英台将实情告诉山伯,山伯十分震惊。他想要告官,但堂堂衙门八字开,官官相护总明白。马家有财有势,梁家无势无财。英台认为此 生已无望,劝梁兄另娶淑女。山伯表示:“我哪怕九天仙女都不爱!”

这时,英台拿来一壶酒,山伯一饮而下。

英台开始慢慢叙述当年草堂结拜,同窗共读,十八里相送,托送玉坠,亲许九妹的件件往事,令山伯无言以对。

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并蒂莲。二人相拥,述说离别之情:

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
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梁哥哥,我想你,懒对菱花不梳洗;
贤妹妹,我想你,提起笔来字忘记;
梁哥哥,我想你,东边插针寻往西;
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鸡啼。

这是《梁祝》楼台会一戏中的一段脍炙人口之作“十相思”。

吴凤花和陈飞在这场戏中继续扮演梁祝,将梁祝二人“你想我,我想你”的思念之情以及“今生料难成连理”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感动得台下许多观众都在擦泪。

最后,英台的一句“梁兄啊,我与你生前夫妻不能配,我就是死也要与你同坟台”为全戏将以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图(微风) 楼台会:陈飞(祝英台)、吴凤花(梁山伯)

第七场 –  逼嫁抗婚
陈飞(祝英台),郑曼莉(祝公远)

马 家的花轿前来迎新娘,祝父(郑曼莉饰)逼嫁,但英台(陈飞饰)坚决抗婚。这时,山伯的仆人四九前来报丧。万念俱灰的的英台扶起跪倒在地的父亲,颤巍巍地抚 摸着父亲的白须,请求父亲自己多多保重,并提出一定要白衣素装先去镇上探祭山伯墓,否则绝不嫁人。父亲无奈答应。陈飞扮演的祝英台,无论是唱腔还是神情, 一招一式都表现出英台决心一死却又不忍丢下年迈父亲的复杂和矛盾的心理。

在这幕戏之前,全本越剧里应该有“山伯临终”一幕,这次演出也被删减,使我们无法更长时间欣赏吴凤花的精彩唱腔。

第八场 –  祷墓哭坟
演员:陈飞(祝英台)

祝英台(陈飞饰)来到胡桥镇上梁山伯墓前哭诉,感动得上天都为之泪如雨下。在风驰电闪、雷雨交加的时候,祝英台一头撞向梁山伯的墓碑。。。

陈飞在这幕戏中有一段精彩的长袖舞,引起场下观众的喝彩。这表现出她不但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还有优美的舞蹈身段。

图(微风) 祷墓哭坟 陈飞饰祝英台

尾声 – 化蝶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雨 过天晴,彩虹高悬。一对对彩蝶翩翩起舞。在那熟悉的《化蝶》乐曲中,吴凤花、陈飞,王君安、李敏,陈雪萍、吴素英六位演员,扮演着三对梁祝在舞台上轻盈地 飘荡,仿佛向世人宣告:山伯英台这对情侣虽然不能在人间成为夫妻,但他们转生来世后依然可以成为幸福的眷属,让人们沉重的心情得以一丝藉慰。

这次演出没有中场休息,一气演了两个多小时。虽然一部分重要情节被删减令人稍稍感到遗憾,而且由于舞台的设备局限令剧团带来的许多背景无法更换,使舞台稍显单一,不过能在美国看到国内几家不同剧团的当今顶级越剧演员,用不同流派演唱一出经典越剧的全剧真是荣幸!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为明星们的演出成功祝贺。演员们也热情地邀请观众们上台一起合影。许多观众都兴奋地拿着《梁祝》的宣传扇、节目单请演员们签名留念,演员们都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看不到任何明星架子。

可是,谢幕时台上出现的三组梁祝(演唱时是三位梁山伯,两位祝英台)也令大多数想要合影、签名的观众们眼花缭乱:你还能分得清谁是谁,谁已签过名,谁还没合过影吗?

还好,我的那把《梁祝》扇上, 七位明星演员的签名都齐全。

图:我的越剧《梁祝》明星扇签名(左起):
郑曼莉(无照片,蝴蝶处)、王君安、李敏,吴凤花、陈飞,陈雪萍、吴素英
(完)

演出简介:英文版

This is a beautiful, sad, moving love story .

This is a century classic love hymn

Be eulogized by generations

“Liang Shanbo & Zhu Yingtai”is one of China four great folk stories,

the oriental Romeo & Juliet.

Yue opera is the second largest opera

it combines gracefulness,elegance and softness into one.

especially about female playing a male role

Yue Drama Bright Star Edition “Liang Shanbo & Zhu Yingta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opera

and deeply being loved by Chinese and foreign audience.

The beautiful Yue Opera will be known all around the world.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Yue Opera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This beautiful love story occurred in Shangyu, Zhejiang. The young woman Zhu Yingtai disguised herself as a young man to attend a school in Hangzhou. During her journey to Hangzhou, she met Liang Shanbo, a fellow traveler and a schoolmate.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sworn ‘brothers’. They studied together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in school, and Zhu gradually fell in love with Liang. One day, Zhu was summoned home by her father. Liang accompanied her for 18 miles to see her off. She tried several times to hint to him her identity and love for him during the journey, but Liang did not catch any of her hints. Zhu finally came up with an idea, and told Liang that she would act as a matchmaker between him and her ‘twin sister’ at home. Before they parted, Zhu reminded Liang to visit her residence later so he could propose to marry her ‘sister’.

Months later, when Liang visited Zhu, he discovered that she was actually a woman. The joy of their reunion was short-lived as Zhu’s parents have betrothed her to the frivolous son of the powerful and wealthy Ma family.  Liang was heartbroken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is health gradually deteriorated until he became critically ill, and died in grief.

Zhu was stricken with sorrow. She came to Liang’s tomb to mourn, when the whipping winds and thunder storms split the tomb in two whereupon Zhu threw herself into it. While the winds died down, two butterflies were seen flitting away to the heavens.

This timeless story of the eternal love has been chanted ever since by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本文由【亚特兰大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无法注明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娅认领(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作出单独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多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编

关注北美生活网,即时收取北美华人相关的各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帮助你了解海外华人社区的各种新闻、活动,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城华人随时无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