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亞城人物 |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旅居亞城的畫家廖碧蘭,生於五十年代,度過苦難的童年,歷經動蕩的青春歲月;做過電焊工和裝幀工,三十齣頭考入藝院,從此開啟藝術人生之路;人到中年,移民美國,在美國獲得兩個繪畫碩士學位,成為美國大學美術教授;滄海桑田,歷盡磨難與坎坷,收穫不凡的藝術成就。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認識廖碧蘭老師純屬偶然,那是三月底的某一天,有朋友知道我對美術有興趣,來電告知四月初有位中國女畫家舉辦個人畫展,並發來畫展海報:廖碧蘭畫館的圖片躍然於眼前。要知道來到亞特蘭大一年,還沒有看過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家的畫展,自然興趣盎然。四月一日,按著海報上的地址,欣然前往。

那一天,我是有點迫不及待,以至於來到廖碧蘭老師的畫館時,離開展時間整整早了一個小時,海報上明明寫著開展時間是下午3:30,而我2:30即已到達。不敢貿然敲門,只好等在門外。

恰巧有位中年女士經過我的車邊,熱情地告訴我沒有關係,可以進去觀展。

進得門來,碧蘭老師那一口濃重而熟悉的湘音讓我感到倍感親切,剛剛還為我的提早到來而產生的拘束感瞬間消失。

碧蘭老師說展區正在進行拍攝,讓我先在客廳觀賞她的一些作品。

原來先前路過我車邊的那位女士是電影公司的製片人,正在拍攝一部以碧蘭老師為主的關於移民故事的紀錄片,作為明年的電影節參賽作品。

客廳四周牆上掛著的一組西藏組圖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

或許是因為多年以前另一組西藏組圖給我帶來的震撼,碧蘭老師的這一組給了我更為豐富的詮釋。

而碧蘭老師講述她的故事卻是從一幅幅作品中娓娓道來的。

1954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廖碧蘭老師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醫生家庭。那個年代,條件艱苦,狂風暴雨中根本無法前往醫院,幸運的是,身為醫生的父親,在家中親自接生,將她帶到這個世間。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生活。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擊碎了年幼的碧蘭對美好未來的憧憬。1957年大鳴大放之後,父親成了被引蛇出洞的「右派」,一時間全家彷彿被陰雲籠罩,父親理所當然地被送去勞動改造。

從此,碧蘭的家庭步入忐忑的時代。

在碧蘭四歲的時候,上小學的姐姐在學校撿煤渣時,不幸遇到煤牆倒塌,數十個鮮嫩的生命頃刻消失。多年以後,碧蘭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用自己的畫筆描述了對姐姐的印象,那個背著書包走出門外,向天國而去的小姑娘。

然而,更大的厄運降臨。1966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這場浩劫的到來,父親再次入獄,無數次的批鬥大會讓父親受盡屈辱,終於用生命做出了最後的抗爭。

那之後,母親靠做苦力支撐起這個家。

而碧蘭姊妹也早早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頂著「投機倒把」的風險偷偷到車站和街頭巷尾賣雞蛋。不可避免的被糾察隊扣押,本應美好的童年,就是在誠惶誠恐中渡過。

終於有一天,哥哥響應偉大號召到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接受再教育;而年僅15歲的碧蘭則進了一家彙集「四類分子(中國文革時期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的統稱)」的工廠做了一名電焊工。

恰恰在這幫「四類分子」中不乏優秀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他們常常鼓勵碧蘭說終有一天她會有上大學的機會的,並幫助碧蘭學習文化,其中一位老知識分子甚至手抄《赤壁之戰》予碧蘭;還有個「反革命」無私地教授碧蘭學習小提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碧蘭老師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學文化、接受藝術熏陶。

苦難的磨礪鑄就碧蘭老師堅韌不拔的毅力。這幅作品是她的真實寫照,道出了碧蘭所經歷的坎坷。

站在這幅畫前,碧蘭老師說:

「在30年前的一個夏天,我考入湖南工藝美術職工大學深造。進入美大之前,我在長沙朝暉印刷廠做裝幀設計工作。當我得知美大招生的消息時,已到報名截止日。我來不及向廠里申請就匆匆抱著我的作品從長沙趕到益陽,因為沒有單位的介紹信,學校招生辦不接受我的報名。最後還是學校一位老師被我求學的誠意打動,網開一面讓我報了名,但告知我必須有單位的介紹信才能參加入學考試。幾經交涉,單位領導終於同意我辦理留職停薪手續。但由於經濟上的原因,遭到前夫極力反對。記得臨去益陽考試前,當我託付我那剛入學前班的女兒給我母親照看時,我很是傷感。猶豫再三,我仍然決定前往益陽考試。我母親及哥嫂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幫我實現進入大學的夢想。」

就這樣,碧蘭老師在年過三十之後終於圓了大學夢。

大學期間,碧蘭老師如饑似渴的吸吮藝術養分,以彌補「文革」耽誤的青春。

期間幾度進藏寫生,才有了後來的西藏組圖。

正是在湖南工藝美術職工大學深造為碧蘭老師今天藝術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然而,命運卻時常捉弄人。「在美大學習期間,我為湖南科技出版社和中南大學科技出版社設計書籍封面。畢業後,中南大學科技出版社想調我作設計工作,但由於我的編製是工人,由於編製的問題,我的調動成泡影。幾經調動周折,最後,我去了長沙毛巾廠做浴巾設計。」碧蘭老師說。

那段時間,碧蘭老師感到十分迷茫,在華山上竟產生了要出家的念頭。

結果在華山之巔,大和尚對她說:你強大的內心告訴了我,你未到看破紅塵的時候。

自那以後,碧蘭老師經營過時裝公司,親自設計時裝;1991年,南下深圳,以多才多藝的優勢免考進入寶安縣文化館(現在的深圳寶安區),主管寶安區文化館美術和攝影。同年,結束了第一段的痛苦婚姻,開始了與女兒的新生活。

1992年,調龍崗區創建「龍崗報」。創刊期,曾任美編,攝影,第一版的新聞報道。 1995年任深圳龍崗區文聯副主席,政協委員。主管龍崗區文化館攝影,和組織大型的攝影比賽,以文化來促進龍崗的經濟。期間主要創作:攝影,繪畫,書法,廣東省和深圳市新聞報道稱廖碧蘭為「三棲藝術家。」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廖碧蘭的攝影繪畫作品集」。彼時,碧蘭老師先後已出版的畫集有:《美在龍崗》、《龍騰龍崗》和《獅舞》。

1999年,碧蘭老師被作為多才多藝的傑出人才移民美國。當時,碧蘭老師的女兒剛剛從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畢業,來美國的目的是想讓女兒來美國留學。之後,女兒在美國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在她在亞特蘭大的州立大學當教授。

剛到美國的時候,碧蘭老師是一句英語都不會說,頭一年主攻學英文,在校學習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回家。那是相當艱苦的一年,「我在美國吃速食麵吃的最多的是我在讀英文的那一年。」碧蘭老師說。

2001年,碧蘭老師開始在印第安娜波麗斯的海倫藝術大學教美術,2003年獲得該校優秀教師稱號。

期間,她一邊在海倫教書,同時在印第安娜波麗斯大學讀書,2006年獲得油畫研究生學位,並獲得該校的最優秀的畢業創作獎。

2006年碧蘭老師從海倫藝術大學辭職到密西根州,因為碧蘭老師想到肯多藝術大學繼續深造。2007年夏,前往義大利,在佛羅倫薩學習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史和壁畫。2008年,在肯多藝術大學獲得油畫藝術的最高的美術學位 Master of Fine Arts。

畢業後,碧蘭老師已擁有高學位,多學位,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自身的藝術成果,參與了Paducah藝術學院繪畫系主任的競聘,終於在300百多人競爭中脫穎而出。雖然當時也被其他藝術大學看中,但碧蘭老師選擇了Paducah藝術學院,希望可以有能力來策劃和按自己的理想來辦學。

此後,碧蘭老師的作品多次在美國的美術館展出並獲獎。美國Paducah市的電視台和報紙多次報道碧蘭老師的藝術和教育成就。

2016年,Paducah市市長授予廖碧蘭老師公爵夫人獎,以感謝她為Paducah市做出的貢獻。

2014年的夏天,在亞特蘭大美術館,碧蘭老師與肯相遇相識。經過一年多的交往,2016年春,碧蘭老師與肯牽手步入婚姻殿堂;

同年,碧蘭老師從肯塔基州Paducah藝術學院提前退休,賣掉在Paducah的畫廊,與丈夫肯定居亞特蘭大,並建立廖碧蘭畫室。

那天,畫展於下午3:30正式開始,碧蘭老師有學生專程從肯塔基驅車8個小時趕到亞特蘭大,為的就是一睹碧蘭老師深厚的藝術風采。

而我,更期待碧蘭老師的紀錄片早日上映。

廖碧蘭畫室地址:6096 Courtside Drive,Peachtree Corners,GA 30092

www.bilanliao.com

Email:bilan@bilanliao.com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上方穀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海外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