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本已退休的美國華裔科學家 又被新冠「召喚」回來了 只因他的這項專利……

隨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日公布的實時統計數據,也讓疫情防控逐漸變得常態化,「戴口罩、常洗手、勤通風、少聚集……」也是家喻戶曉的防疫「必考」內容。大部分人也能很好地遵守這些準則,畢竟,疫情的陰影還未散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算是分內之事。

廣告圖片推廣 精彩內容繼續

不經意間,口罩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還成了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緊俏品。但其實正如我們了解到的那樣,在全美,甚至喬治亞州內,口罩稍不留意就會變得有些複雜,動不動就上升到「政治行為」。

最近,川普總統發推表態,「戴口罩是愛國行為」。

圖:總統推特截屏

不知總統的話是否會讓大家都乖乖戴上口罩,我們拭目以待!

戴口罩,問題來了,選哪種口罩?有條件的人,首選當然還是N95。還記得疫情爆發初期,N95口罩身價倍漲,卻依然是「一罩難求」。

我們今天是要來說說N95背後的這位男人,被人稱為「N95之父」的華裔科學家——蔡秉燚。

他說:「我不是N95之父」

蔡秉燚在今年上半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首先就強調「我不是N95之父」。

正如他說的,N95隻是一個口罩的類型,而他的發明是為N95口罩過濾層加靜電的技術。

看似簡單的描述,但卻凝聚了蔡秉燚和來自田納西大學研發團隊多年的辛勤付出。也是這項看似簡單的發明,在這場抗疫戰爭中,讓人類和病毒之間多了一層更堅固的屏障,讓新冠病毒能夠被一個個薄薄的口罩所阻擋。

蔡秉燚英文名是 Peter Tsai 。在田納西大學,大家不會稱呼他為「N95之父」,只會稱呼他Peter,他給自己的定位也只是一位材料學家,長期以來從事無紡布過濾材料研究。

田納西大學網站上關於他的簡短介紹,其實也指出,他有很多機會擔任其它要職,但他繼續堅持在實驗室默默工作。

而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大放異彩的N95過濾層核心發明卻是30年前蔡秉燚的一項發明成就,在 SARS 之後,再次於 2020 年幫助萬千醫護人員免於病毒之侵害。

他說:「應該給我頒發No Belly Prize」

1974 年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的蔡秉燚,學的是紡織化學纖維專業,工作一段時間後赴美深造,1990 年在田納西大學獲材料科學結構與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據材料科學專業的專業人士介紹,材料學的知識系統比較繁雜,無所不包,幾乎涉及工科和理科的各個領域,有材料的晶體結構、分類、光學性質、力學性質、電磁學性質……聽不懂是不是,沒關係,小婭也不懂。

小婭也只是想告訴大家,1995年蔡秉燚發明的這項技術,也就是N95口罩使用的靜電熔噴布,看似簡單的讓布料帶上靜電,但絕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偶然得到,而是反覆論證推敲才獲得的這項成果。大大提升了口罩過濾細菌與病毒的能力,這項技術也因此得到了專利。

材料的開發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反覆實驗和失敗是常態。蔡秉燚獲得了他的第二個B.Otto和Kathleen Wheeley獎。他成為田納西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兩次獲獎的人。此後的30多年裡,蔡秉燚依然服務於材料科學行業,已擁有12項過濾技術專利,並且為170多家公司提供諮詢服務。

隨著疫情蔓延,N95口罩一罩難求,本來已經退休的蔡秉燚成立了臨時實驗室,為了測試不同的消毒方法,幾乎每日工作接近20小時。目的是提高N95口罩的生產速度,或者找出消毒方法,讓醫護人員能夠重複使用口罩。

而這樣的任務並沒有任何實際報酬,蔡秉燚也毫不介意。為了保持口罩的過濾功能,同時控制消毒成本,蔡秉燚嘗試了煮沸、熱蒸、烘烤、陽光下長時間暴晒等各種方法,最後在4月發表了研究報告,證實幹熱消毒法效果最好,也就是盡量不要常溫水洗,可用158華氏度(70攝氏度)的溫度,把N95口罩消毒60分鐘。

他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先感謝的是來自全球的醫生及學者。他甚至開玩笑說,有人建議提名他拿諾貝爾獎( The Nobel Prize),他覺得自己應該拿一個 “No Belly Prize”(沒有肚子獎,諧音 Nobel Prize),因為近段時間他為了調查研究數據瘦到了沒有肚子。

他說:「人們在公共場合絕對應該戴口罩」

直到今天,大部分民眾都了解到了N95口罩是最有效的防護工具之一,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警告公眾不要購買和佩戴。因為長時間佩戴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如果公眾搶購N95口罩,醫護人員可能會面臨嚴重缺貨的情況。

蔡秉燚呼籲民眾,「在公共場合絕對應該戴口罩,即使不是N95口罩。任何口罩都能保護你和他人的安全。」

一直到今天,蔡秉燚都在以身作則佩戴口罩,並且一直沒有停止對靜電吸附的研究,希望通過對材料的技術改良,來減少需要長時間佩戴口罩的醫務人員的不適感。他依然在寫文章、接受採訪,並且孜孜不倦地分享著他的知識。

正是有蔡秉燚這樣奮戰在一線的華人科學家,為人類照亮了未來前進的方向,試著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你還了解哪些著名華裔科學家的故事,留言給小婭,我們多多來挖掘這些華人之光。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