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述評]父親有意熱死了孩子?還是媒體「綁架」了陪審團和公眾?

Cooper Harris真的是被他爸爸蓄意謀殺的嗎?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我們能判斷的。因為,探求和找出事實爭相,是控方該做的,是警探該做的,是辯護律師該澄清的,是法官和陪審團該釐清的。但事實是,在這個過程中,公眾的意志和觀點通過媒體參與了不少。這樣,真的合適嗎?

從Cooper Harris在車裡熱死,他的父親被逮捕開始,有一群人,他們窮追猛打,他們刨根問底,他們持續2年直播,他們恨不得拍清Cooper父母臉上的每一個毛孔,他們不是別人,正是有著「無冕之王」美譽的媒體。然而,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媒體不能干預司法公正的職業道德,忘記了報道還在審理中的案件不能帶有偏向性的社會責任,忘記了,或許他們的博眼球求關注會影響一個家庭一生的命運。

昨天,生活網的一篇關於「Cooper Harris熱車致死案的判決結果」報道引來了讀者極大的關注和探討!讀者們紛紛在生活網後台留言稱蓄意謀殺兒子的父親當處以死刑云云。可見,大家對此事十分關注,同時,也說明了「人言可畏」。人言可以捧紅一個人,炒熱一件事。人言也可以拆散一道親,甚至幫助剝奪了一個人的自由。誰的「話」有這麼大的作用?不是某個人,而是媒體的報道。

ethics-dan-mason-by-nc-sa

在美國的司法體系中,陪審團制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通常,法官和律師都要保證陪審員在案件審理前,對案件和案件中的嫌疑人有無罪名無任何預先的偏向性意見和觀點。他們首先會對陪審員逐一面試,通過面試,替換掉有預先偏見的陪審員,從而保證之後正式組成的陪審團能公正地對案件進行判斷,最終判定案件中的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

然而,大眾媒體的新聞報道,尤其是新媒體時時的推送讓一些案件中的陪審員在涉案前,很難對事件保持完全中立的態度。有學者研究表明,紙媒、電視、電台,包括新媒體對在審理中的案件的報道或推送頻率,語言的傾向性,報道的深度等都有可能影響陪審員保持,並始終保持中立的態度和客觀公正的判斷。

這樣看來,一些媒體對「Cooper Harris熱車致死」案的跟蹤報道,確實有些密集,有些傾向了。

citizen-journalism1

 

比如,CNN的報道從2014年持續到2016年,在最近的報道庭審中,主要轉述了控方的意見,父親的cold face之類的字眼,而對辯方的觀點則盡量避而不談。

比如,Fox News特地為該案的審理過程全程在social media和網站上直播,在新聞網站首頁做banner,這個案件都有個獨立的landing page,在Twitter上為父親做了主頁跟進報道,甚至在Twitter上有#Justinrossharris 這樣的hashtag,引全民跟進和討論案件的審理過程和事件的孰是孰非。在社交媒體上,這一家人的相關照片,庭審視頻,父親從被逮捕到出庭受審的各類照片、視頻彷彿鋪天蓋地,隨處可見。難道,大家都忘了,刊登未成年人去世的照片需要打馬賽克嗎?難道,大家都忘了照顧任何和這個可憐的孩子有關的人的感情和想法了嗎?

再比如,作為local媒體,ajc.com也是對報道該事件不遺餘力。同樣的,有專門的landing page,有各類跟進。

一時間,彷彿不關注該事件的媒體都不能稱之為媒體了。

ethics

回頭看,其實辯方律師已經感受到了輿論對於該案件的公正審理可能造成的偏向性影響。因此,在陪審團審理前,辯護律師向法官提出能不能把審理地點和陪審員的選取改為離出事地點Cobb County數百公里遠的Georgia Coastal town,從而盡量把輿論對公眾的影響降到最低。也就是說,律師默認亞特蘭大的人們對該事件已經受媒體和社交媒體「洗腦」太多了,很難再有不偏不倚的公正判斷。不如讓另一個地方的人們來判斷,或許,他們並不太熟知這件事。然而,時代不同了。這個時代,要向獲取信息,豈是數百公里能夠抵擋的。

Anyway,審理結果已出,對於這位父親是不是蓄意謀殺自己的孩子這個真相,也只有這個父親本人才能知道了。但願,司法是公正的。人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否則,可能一個可憐的失去孩子的父親就要再被迫永遠失去自由了。那將會多麼可悲?

還記得若干年前的一個下午,第一堂新聞職業道德課上,教授給我們看了這樣一張照片。

the-vulture-and-the-little-girl

該新聞圖片攝於蘇丹,圖中,一隻禿鷲正等著一個飽受飢餓折磨的女孩死去,這樣,它就可以美餐一頓了。照片刊發後,拍攝該圖片的攝影記者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幾乎名利雙收。但是,他隨即換來了公眾的質疑:拍完這張圖片後,你有去救那女孩嗎?還是拍完就離開了?他沉默了。

是的,他離開了。他忘記了當時的他除了是個攝影記者,同時還是個人。他忘了他的社會責任,忘了救助這個瀕死的女孩。幾個月後,他因為受不住輿論和公眾的壓力,抑鬱自殺了。

這件事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新媒體發展迅猛的今天,小編希望能提醒各位,公眾發聲變得容易了,但不能忘了社會責任。也希望媒體們能把職業道德撿回來,而不是為了傳統媒體存亡之戰而只顧眼球經濟,愧於「無冕之王」之稱。

最後,提醒大家,人言可畏。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