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Nancy生活館 | 思念中國的西北美食 (三)去探張掖 – 河西走廊的明珠

張掖

在所有的中國人里,不論是海外的還是國內的,有多少人可以說出張掖在哪兒的?我曾自以為酷愛地理, 成績也都是滿分的。然而張掖這個地名,只有在我開始認真籌划去敦煌的時候出現在我的眼前, 而且一下子就變成了我探尋信息的焦點。

記不起搜網哪裡看到了一句話,張掖的麵食和小吃非常好,有名!

這一句話,對我這樣的吃貨來說就有足夠的吸引力了。這句話的誘惑遠遠超過了對丹霞,扁都口,白馬寺等等必去的游點的興緻, 一方面那些都是必走之地吧。國內很多景點現在有固定的路線, 那些設計的遊走基本上都是一個方向單行的,怎麼走都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可是本地文化和美食就不一樣了,走不到對的地方,整個就看不到真相,更不要說是品嘗真正的最佳美味了。

雖然我出門旅行的時間不少,但對在路上的每一天我都是格外珍惜的,因為那一天是用很長時間的計劃換來的,好不容易省出時間來爬山涉水的去看一個地方,結果走差了路錯過了唯一的最佳享受機會該有多懊惱啊!

也就是因為這一句話,2018年我改變了原計劃寧夏五六天之後,再花五天的時間去敦煌的想法。我想既然張掖的美食代表這一地區,那麼一定要停留兩晚才能細一點的去了解,也就是說敦煌甘肅一行至少要有7-8天的時間。想清楚了之後,我們決定2018年專攻寧夏,其實這正好成全了我們有了一個特別圓滿的寧夏行。

需要的時間大致定好了,下一步就是要找到出色的美食場地。也夠難為我的導遊,一年裡,我問來問去全是從西寧到敦煌這九百多公里的路上什麼是最特殊最值得吃的。 我們的年齡吃力還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精挑細選。

出去旅遊最難忍受的就是被帶到人們覺得遊人會喜歡的擺起來做樣子的地方,我只想去當地人喜歡去的有根基的地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可以有一個靈活的路程,我開始策劃私人訂製專請導遊的計劃。希望找到一位可以理解我的目的和要求的導遊。通過朋友介紹聯繫上了一位中英雙語的青海本地導遊Andy牟。他跟著我的微信一年,所以對我的嗜好也基本有一些理解。

其實我們找導遊就像導遊找客戶一樣的不易。每一位遊人有不同的喜好,風格,導遊本人也有天生的愛好,除非兩方面都可以一致。有時候導遊好心為客人省錢找一個過的去的住處,但是客人喜歡奢華舒適的,沒有見過面的導遊怎麼能準確猜測客人的心理呢? 我在義大利同行了幾年的導遊,就是一位專攻鄉間小鎮,傳統村落小作坊的專家。 對進大城市交通堵塞,停車艱難等等會讓他特別頭疼。知道了他的特點,我在計劃大城市停留的時候就都不會去硬拉他,大家彼此都不勉強。

找吃對我來說是太大的目標了,我的找吃要求也不容易滿足。不僅是嘴尖,眼睛還尖,一走進去就看得出地道的程度。我告訴Andy,我們浪費不起一頓的空間,所以一定要找到本地最經典的,最好吃的!我想一般的導遊反覆聽到這些要求肯定都會頭疼啊!

意外的驚喜

在2019年春天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一年一度的募捐活動準備過程中,為了多募捐一些款我在三月就提前做了一次募捐烹調課。在年會的時候,我又負責召集了一桌年輕人,為了減少在會期間的忙亂,我希望把兩份款提早轉給基金會。 為此,我跟在基金會的財務部做義工的吳彩霞聯繫上了微信。

沒想到的是,兩個多月後,彩霞在我的朋友圈裡看到了我分享美麗甘肅的報道,她馬上在我微信里自豪的說她是甘肅張掖長大的,剛剛才從老家探親回來不久。

這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的事兒?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巧合,在我痴迷了張掖一年之後,竟然會在亞城身邊碰到了一位地道的張掖人!

雖然我們只有因為義務捐款的一面之交,彩霞還是非常認真的約了我來面談我張掖的願望和想法。

彩霞問了問我尋美食的要求。她是早已知道我對美食的熱衷。她非常自信的告訴我她家裡的親戚一定會帶我去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短短的會面之後,我們還一本正經的建立一個南希敦煌絲綢之路計劃微信群,有彩霞,彩霞在張掖的親戚,我在北京的閨蜜, 這樣保證我們不會路上失聯。

從西寧向張掖出發

8/18/19,我們告別了西寧同學好友,導遊Andy和司機李師傅從西寧的索菲特酒店門前接上了我們,一行四人便從青海出發開往了去甘肅張掖的路途。這段大約有360公里。在美國習慣了開車一天9-10小時長途的我們, 對六個多小時的路途感覺一點兒壓力都沒有

青海真是青山綠水,加上我們在青海幾天里受到熱情款待,新舊友情,真的捨不得離開呢!

人人都說祁連山南部的風景非常美,但是拿著美國護照,南部有些地方我們是不允許過的。祁連山北部的景色,在我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壯觀和美麗了。

達坂山隧道

達坂,蒙語里山口的意思。從青海西寧出發,並不感覺這裡的高度,但這是亞洲第一海拔高度的隧道,入口處是3792米的高度,也是世界第二高海拔公路隧道。這一隧道的建成,把這幾千年的絲綢古道加上了現代技術和科學工藝的保護。內部有防漏,保溫,防冷熱膨脹變形不受天氣影響的各類一般人想不到的設施。

達坂山觀景台,這裡大概是我們一路看到的最遊人化的景點了。這裡有很多賣各式本地土特產的小攤。這種時候,有導遊的優勢就表現出來了。我個人一般從來不在熱門旅遊點買任何東西,尤其是食品。

再看一眼美麗的青海達坂山脈- 跟我們的導遊Andy

令人沉醉的景色。我們很幸運,看到喜歡的地方就下車,所以也是心很靜!

這裡還是有傳統的蒙藏共同生活的地區。我們也是難得的巧,幸運的趕上本地牧民的賽馬活動。要說駿馬,那在這裡真的可以看到。還看到牧民們用一個小爐子就解決大鍋大鍋的集體做飯問題!

牧民用這小煤爐子燒大鍋大鍋的集體飯,讓我覺得特別親切。

這裡特有的駿馬,高大的身材,飄長的馬鬃,雄健而不高傲的風姿!

含情脈脈的小馬 – 我可不是自作多情!

這小馬一直跟我玩了很久。他那眼神真讓我捨不得離開

賽馬多大的樂趣!

賽馬會畢竟也是本地的一件大事。門口的小攤位也都擺滿了本地特色。

路邊有賣氂牛肉乾的, 干蘑菇的。當時我還不知道那裡其實就是我們此行最後可以買氂牛肉乾的一站了。氂牛隻有在海拔高3200米以上的地區才能生存,到了平原,就不再有氂牛了。很遺憾氂牛肉乾沒有帶回美國。實在是太美味了。

本地的生蜂蜜,還有好多的蜂圍著蜂蜜瓶飛。我從來都是喜歡品嘗各地的天然蜂蜜的,從義大利,法國,紐約都有背回家過。蜂蜜的質量決定於花。這天高氣爽的高原,想起那大片大片的花海就感覺的要沉醉。很慶幸那天買了蜂蜜,之後的路上還真就沒有看到過。

賣蜂蜜的大媽追上了快要上車的我,一定要送給我一袋小零食。現在看照片,發現他們那時就懂得抗疫!

在離開甘肅之前,所有的好東西一統快遞迴上海。不得不承認,國內的快遞太發達了。

路上經過山丹軍馬場,扁都口風景山區。我們離張掖越來越近了。

張掖,張掖,我終於來了!

一路不停的開小差,我們還在傍晚前到達了張掖。 彩霞的姑姑早已跟Andy取得了聯繫。我們的車直接就開到了張掖著名的小辣椒酒店。Andy說他也知道這家店的東西非常好吃的,很出名。

我們被帶到了樓上的餐廳,哇,好震憾,真是西北人的氣派。我們有一個超出平常大小的大包間,裡面像家裡客廳一樣的有幾套沙發。中央的大餐桌似乎是國宴的桌子一樣。 這樣的裝飾和場面我還真的只有在杭州的西湖國賓館,當年毛主席的宴會廳里見過。周圍也是幾張沙發椅。但我記的好像桌子沒有這麼大。圓桌上已經擺好了各式時令水果。

我們的導遊,司機加上尚姑姑的朋友都歡聚在這個大包房裡大家互相自我介紹認識。

第一件事兒,尚姑姑請了餐廳廚房的經理帶我去參觀了冷熱兩個廚房。介紹了一下這裡的製作過程。不能說這是世界上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從路邊農家的小廚房,到米其林三星的大廚房,去參觀廚房是最能滿足我好奇心的一件事兒。像我在時裝業一樣,我總是喜歡去知道背後的操作和運行。看過廚房,再看上桌的菜,更是欣賞多倍。

很敬佩這裡會有這麼多細心的準備好的前菜,

經理自豪的介紹這本店的拿手菜,從準備到最後擺盤,這道髮菜卷仟就上桌了

很明顯冷盤是這家的一個強項,廚房裡上千盤的準備就緒的涼盤,很佩服他們的管理和程序。

張掖因為他久遠的歷史,本身就有各民族的飲食文化的影子。從菜品里也可以看出這小辣椒酒店的餐廳除了有本地特色菜之外,還引進了南方的很多傳統特色。

這樣看似簡單的肘花凍其實是需要非常精細的製作過程才能達到的效果

從他們的冷盤里,可以看出不少現代的南方菜品影響

一個神奇的時刻,生活在世界兩端從未見過面,講過話的人在這個圓桌上匯聚一堂。

尚姑姑和她先生做了非常英明的安排,同時邀請了三家他們很要好的朋友們一起進餐。一般我是非常不太喜歡大聚會的,可是那天,看著他們之間那毫無隔閡的信任和友情,讓我們坐在那裡也是特別的舒服自在。幾家人在一起似乎都是認識了很久一般。

張掖著名的書畫家王家榮跟老史雖然語言不同,但似乎天然的有感應。也許都是從事創作的緣故吧!他向我推薦了『西北大菜』 。在這之前,我還真不知道有這樣一道張掖宴席的必備菜。晚飯後,他和尚姑姑還帶我們在城裡一些主要景點開車轉了一圈,特別熱情的想讓我們對張掖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西北大菜, 猛一看上去像南方的扣肉,但是這肉下面,藏著好多寶貝。 有肉丸兒,有羊內臟,邊上有炒雞蛋,木耳和青菜。一般都是以蒸的荷葉饅頭來卷肉夾菜。有些說法也稱西北大菜為香飯,這純屬於硬菜;豬肉片蒸透後肥而不膩。這菜裡面的丸子也表示完滿吉祥。如果我們不是尚姑姑邀請了這麼多人的話,我們肯定沒有機會品嘗到這一份美味。

在稅務局工作的精幹的小彭女士,似乎對餐廳的一切也很熟悉。我感覺在菜肴的挑選上她一定是很專業的。她一再為她先生的遲到而抱歉。她先生張宇飛在張掖的市政府工作。第二天有上級從中央來訪,所以近些天他一直在加班。當時也許是工作要求沒有跟我們細說,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上級就是習近平,頭天晚上市委的人能不忙著準備嗎?兩天後,我們很巧的跟他一樣安排去了嘉峪關和大佛寺。只不過我們正好上下午調了個個。

張宇飛一進門馬上就給各位敬酒以示歉意。我對他的那份誠懇和真摯印象特別深刻,他首先去給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敬酒,跟司機說話那麼尊重,那麼認真,讓我很敬佩他。

中國的文化和其他國家非常不同。我感覺在國內,人人平等的概念很強。工作人員和客人沒有概念的區別。在我所有其他國家的行程中,還真沒有司機跟我們是一起吃住過的。

張宇飛向李師傅敬酒,謝謝他一路保證我們的安全和舒適。

其實這頓美餐最大的收益人還是我,可以說一個晚上幾乎把張掖的特色美食都嘗了個遍。很多都是我在網上沒有看到的。

 

別小看這樣一道家常菜,這可是甘肅的特色。

這也是甘州地區的一個特色小吃

搓魚兒面和義大利的特菲面

搓魚兒是張掖的一大特色主食。

奇妙的是在世界的另一面,義大利北面的一個地區利古里亞的特菲面,有著一摸一樣的搓法。利古里亞地區盛產羅勒,特菲面拌鮮手工羅勒醬就成了那裡的特色

看看這面的形狀和大小?

第二天我們按照行程去了張掖必看的丹霞。這丹霞山,據說也跟地球另一面秘魯的丹霞很像。

我們正好趕上雨後,導遊說雨後的色彩更鮮明 – 當然,手機照片總是無法跟P過的照片相比

大聚餐之後,尚姑姑覺得我們還需要去另一個張掖城裡很重要的地方菜館。尚姑姑雖然是退休人士,但是她的敏銳思維和決策果斷讓人覺得服從她的話是絕對沒錯的。

她說要帶我們去的這個地方叫「遇見甘州名吃」。這餐廳讓我想起越南河內有一家很成功的餐廳 (Quan An Ngon), 那裡面集中了越南各地區的小吃,生意非常火爆。我以前幾乎每次去河內出差都要去那裡,東西原料都很新鮮。遇見甘州名吃也是一樣,每個檯面都集中著一樣特色上。

各式新鮮的涼拌菜特別吸引人

不像多數的西北地區,這裡豬肉的菜肴也很豐富。燉豬蹄,羊肉串同時上。

炒炮,這種當地麵食,每一根面都非常有勁道。這種面的形狀,跟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手工搓面很相似。除了上面提到的張掖的搓魚兒和利古里亞地區的搓面非常相似以外, 我在義大利東南部,西南部,西西里學習不同的本地麵食做法時,每次都發現雖然形狀上有這樣那樣的調整,有花型或者是軟硬的不同,但手法基本上都跟北京的貓耳朵做法很接近。義大利南部的面也煮的比較硬,很多人不習慣。

張掖的地理位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城市,也是去新疆的必經之路。到了張掖,我才意識到,雖然一個是在內陸,一個是海島, 但張掖和西西里的相似點特別多,都是因為地理位置,所以傳統上有經歷過各種文化的進入和影響,如今沉澱下來的,就是多彩的文化和無國界的豐富的美食。這裡還有一個特色是西北多數地方受穆斯林文化影響偏重,羊肉為主,但是張掖,漢民的食品也很多。各類豬肉美食這麼出色,這也證明張掖是受過了很強的內地影響的。

 

 

義大利本土南部學習製作義大利面

西西里幾次學習義大利面。這些面,都和張掖的面有極其的相似之處。

跟著尚姑姑兩天,太受她的高能量的感染,張掖必吃的美食基本上是一網打盡!感謝尚姑姑的執意要求,我們才沒有錯過張掖的大佛寺。 本來我都不想去參觀了呢,去了之後才不得不承認的確是張掖必看的地方。

尚姑姑專門為我們聯繫了講解員

sh

令人感嘆的尼姑的故事

在大佛寺藏金閣門口跟尚姑姑告別

和彩霞的緣份

我跟彩霞從一起做義工的偶然相識,意外的會引出如此奇特的機緣。對彩霞了解的多了,才看出她絕不是那個表面上慢聲細語的柔弱女子。在20年三月疫情四起的時候,彩霞連天連夜的跟國內聯繫購買醫用防護口罩。當時因為政府的限制,醫用防護品都不能隨便進入。那麼艱難的情況下好不容易運到的口罩,在她得知各家醫院醫務人員急缺防護用品的時候,彩霞果斷的把她從國內千方百計運出了的幾萬隻醫用KN95防護口罩,全按成本價讓給了基金會,企業家協會,中文學校為各家醫院去做相應的捐贈。(當時捐贈也有很多的限制和要求)

將近一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那時都覺得那麼異常。但那時聯繫口罩,郵寄口罩,捐贈口罩,防護鏡,製作口罩,有多少人有多麼的忙碌和投入,每個人都在為幫助前線的醫護人員努力。 彩霞自己後來由於郵寄包裹丟失,以及貨物晚到等等意想不到的因素,她為此經濟上還受了不少損失。 可是她卻說,看到那些當時根本買不到口罩的人拿到了口罩,老人們可以出門去放心的買菜了,自己心裡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記得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看她帶著兒子在停車場為人們發送口罩的情景,我真覺得她就是一名頑強的戰場上的勇士,一位無私奉獻的高尚而堅強的西北姑娘。

彩霞搓出的三彩搓魚兒,我做的西北臊子炒

感謝A.M. Bakery 幫助我做出了這個表達心聲的蛋糕

中秋之際,我們共同思念張掖的那些優秀豪爽的人們。

現在,張掖對我來說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地名。她是一個開闊美麗獨特富饒的地方,她是一個美好的記憶,是有機緣的友誼,善良,豪爽和熱情的朋友,還有那不能忘懷的無可比擬的特色美食。短短的體驗真正的證實了那句話,張掖的美食很多,小吃很有傳統!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金家小姑奶奶

小姑奶奶,北京的堂兄就這樣叫我。雖然他已逝去多年, 但這稱呼喚起我對童年,對父親的哥哥們,嫂子們,我的遠方的堂哥堂姐們的思念。父親是他那輩里最小的一位。和哥哥們很親。 按當時的文化,他是絕對晚婚了。有我的時候,堂哥堂姐們早已都十多二十多歲了。雖然家裡傳統規矩很嚴,然而對我這個最後出現的姑奶奶,似乎一切都是新時代的,包括家裡的規矩。非常慶幸因為最小而得到的少限制的自由。也許是從小的自由放樅,帶給了我無邊的追夢的想像力......金,父親的本姓,也在文革期間被迫放棄。金家小姑奶奶,是真實的,原版的,那個在新街口的衚衕里最愛吃有嚼頭的北京蛋卷的小影子。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