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全球城市觀察︱房東想裝人臉識別系統,租戶有權說不嗎

最近,多個城市開始討論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共領域的應用和限度。舊金山已經出台了首個禁令,包括政府、警察局等公共部門不得採購或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奧克蘭也在擬定類似的禁令。

以上這些禁令大多針對公共空間,但對於那些私人或半公共的區域,比如小區花園、公寓的門廳,監控技術該如何使用,數據如何存儲,如何防止泄露?這一切仍處於模糊地帶。

5月的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幢出租公寓內的134位租戶發起了一項抗議,試圖阻止大樓的持有者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該公寓名為「亞特蘭大廣場」(Atlantic Plaza Towers),由兩棟磚結構的塔樓組成。業主方是一間私人房產公司,名為尼爾森置業(Nelson Management Group)。後者想要在樓內安裝一套全新的系統,租戶需要通過人臉識別才能進入樓內,而非傳統的鑰匙或電子門卡。

「我們不想被當作動物一樣標記」,Icemae Downes已經在這幢公寓里生活了51年。他在接受 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有自由出入的權利,而不是被人實時監視。」

雖然公寓的所有權屬於私人業主,但如Downes一樣的老居民認為,在這樣的半公共空間內,他們有權說不。

某種程度上,這些租戶的權利受到紐約州相關法律的保護。那些建於1974年前的房屋需要保證租約的相對穩定(rent stabilization laws),老建築的持有者想要做出任何重大改變,都需要經過住房及社區更新部門(Department of Homes and Community Renewal,HCR)的批准。

目前,亞特蘭大廣場的134位租戶聯合起來,委託律師向住房及社區更新部門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人臉識別技術不包含在原本的租房合約中,要想使用新技術,業主需要與租戶們重新擬定新的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亞特蘭大廣場並不是紐約第一個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公寓,一些居住區已經用上了這套技術。但這裡是首個租戶們試圖訴諸法律維權的案例。

Mona Patel是布魯克林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也是本案的委託律師,她在 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目前該領域法律尚不明晰。

Alvaro Bedoya是喬治敦大學隱私和科技中心的創始總監,他告訴 《衛報》,人臉識別挑戰了人們對於隱私的理解。「2019年,絕大多數人都了解,一旦他們上網,就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被追蹤。……但在真實生活中,人臉識別讓人們發現,自己可以如同線上一樣被追蹤,這是一種對基本生活的入侵。」

尼爾森置業的發言人Chris Santarelli表示,使用新技術是為了創造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提升物業品質。但對此,租戶們並不買單。人們指出,在人臉識別技術之前,樓宇內已經安裝了各種監控探頭,大樓出入口、樓層內、電梯內和門廳。有了傳統的監控探頭,再追加人臉識別技術看起來「多此一舉」。

「實際上,攝像頭已經在監控我們的生活了。」一些居民表示,他們經常能從門縫裡收到「警告單」,上面印有他們「違規」時攝像頭拍下的影像,下方追加書面警告或是罰單。違規的行為包括遛狗進入禁區,或是攜帶可疑包裹進入樓宇。

更多人擔心的是數據的去向。一位租戶告訴 《衛報》,「我害怕的是,這些信息會被泄露或是出售給第三方。警察、廣告公司……任何人。這些都是非常私人的信息,我不認為我的房東有權獲得或傳播。」

對此,尼爾森置業表示,業主方能夠確保收集到的信息完全加密,且不會泄露給第三方。但租戶們認為,這樣的「口頭承諾」毫無法律效力。

一些人還將監控技術的收緊與士紳化聯繫起來,他們認為,種種舉動只是為了逼走老租戶,換來新人。「他們不想要西班牙裔人,不想要黑人,他們只想要白人。」

目前,亞特蘭大廣場租戶們的抗議仍然在仲裁過程中。

本文由【亞特蘭大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澎拜新聞,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